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你有這樣的情形嗎?說好今年要開始健身的,但是因很多原因至今沒開始;明明知道今天是deadline交稿日,還是有很多理由干這干那就是打不出一個字;那件火燒眉毛的事,因各種瑣碎拖住或者只是偷個小懶而沒辦成。從心理學上,這是一種叫做“拖延癥”的病狀。
業內專家介紹說,“拖延癥”總是表現在各種小事上,但日積月累,特別影響個人發展。明明知道該做什么卻總下不了決心。
近年來,關注職場人的心理動態以及最新社會現象已經成為社會各階層廣為關注的事情,據百度旗下招聘百伯近日推出的一項關于“拖延癥”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職場人均患有“拖延癥”。據百伯調查發現,86%的職場人聲稱自己有“拖延癥”,僅4%的職場人明確聲明自己沒有“拖延癥”。
可見“拖延癥”這個在國外已經出現了20年的心理學名詞,也已成為我國眾多白領為自己貼上的標簽已經成為職場上常見的一種“職業病”。
調查顯示,半數職場人往往會拖延到最后一刻,并且超過七成職場人的拖延頻率為“經?!?、“一直”。百伯調查指出,有50%的職場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會開始動手工作”,另有19%的職場人“只拖延一會”,17%會拖“1天左右”,甚至13%的人“不拖到領導再催,絕不完成”。
此外,43%的職場人患“拖延癥”的頻率是經常,31%的職場人表示“一直都愛拖拉”,8%的職場人表示“最近拖延的情況比較多”,僅有18%的職場人表示“很少,偶爾”會拖延??梢?,拖延已經成大部分職場人工作中的常態,百伯數據研究中心顧問認為這需要引起職場人和用人單位的高度警惕和重視,要規避過度的拖延給正常的工作帶來的損失和風險。
據悉,超過半數職場人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拖延;而網絡、懶惰心理則成了罪魁禍首。據百伯調查數據顯示,54%的職場人“不管大事小情,都有可能拖延”,35%的職場人一般只在“日常生活瑣事”上拖延,24%的職場人會在“小事,如常規的行政事務”上拖延,但也需要注意有10%的職場人甚至明確表示會在“大事,如重要報告、產品設計等”方面拖延。
超過八成有“拖延癥”的職場人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可見工作時間短、職業化素養還不太高導致“拖延癥”在這些人群中盛行。
百伯數據研究中心認為,“拖延癥”的危害巨大耽誤工作或學業、影響情緒、破壞團隊協作和人際關系、甚至會拖垮身體。建議職場人應了解自己拖延的深層次原因,要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把拖沓的原因一條條寫出來,一條條克服這些原因,開始做事,最終戰勝、客克服“拖延癥”。職場貼士:在工作當中總是會面臨各種職場百態,與其想要改變環境、他人,倒不如先改變自己,如果能夠抱持輕松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會比郁悶、感嘆來的有意義多了。假設同事比自己更得到老板的賞識與信賴,可別老是怨嘆上層識人不明,不妨想著同事肯定能力比自己強,而要鍛煉更多的本事來贏過對方。多一點的自嘲,以及多一點的阿Q精神,你將會發現樂觀思考的神奇力量。
下一篇:給90后的求職者們支支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白領如何破解上司謎語:聽著像表揚其實是敷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