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農村并不那么簡單:懷著些許改造夢想,品味各種酸甜苦辣
一個“大學生村干部”偶然“掌權”之后
3月7日,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及北京農學院4所高校的60名“大學生實習村干部”趕赴平谷、延慶等北京四個郊縣農村,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實習。他們中的合格者將留下做“村干部”,不合格者還將重新走上就業之路。
這些應屆畢業的學子起程那天,遠在河南省汝州市的杜占營作為“大學生村干部”,已經在紙紡鄉車渠村任職了兩年。從2004年4月汝州的大學生村干部們正式進村任職至今,汝州市的456個行政村每村均有一位“大學生村干部”,經過兩年的沉浮,其中有兩位成為村支書。杜占營便是其中之一。
文質彬彬的杜占營,是鄭州大學行政管理和英語兩個專業的自考畢業生。他在之前任教八年,曾是汝州第五高中的教導主任。之所以選擇去做村干部,他說,一方面是因為感到學校工作難做,另一方面他從農村出來,知道農民苦,“想看看農民們需要點啥”。
杜占營的“村干部”經歷頗具戲劇性,他經歷了大部分“大學生村干部”遇到的種種困難。靠著偶然的機遇和自己的頭腦,雖然他可以將大部分難題化解,但和他同時下鄉的其他大學生們,卻沒他這么幸運。
偶然掌權
杜占營在剛入村的時候,和大多數“大學生村干部”一樣,把問題想得很簡單:農民們只是“缺錢花”,只要搞一些致富項目就會被村里接納,“哪想到農村并不那么簡單”。
“來自村里老班子的阻力確實很大,如果我做得多了會有人不高興,他們甚至不愿意看到我在群眾中走動。有一次開班子會,支書直截了當地對我說‘你到誰誰家去了吧,這樣不好。’他有他的群眾基礎。”
懷著些許改造夢想的“大學生村干部”,引起了村中的某種警惕。這些人不信任大學生的能力,也擔心學生作為嵌入的力量而削弱了他們的利益。
騎嶺鄉某位領導如是說:的確,農村目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村干部的問題,解決了村干部的問題,農村的許多問題就可能迎刃而解。
杜占營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有的村干部不怎么接受我,我是可有可無的。沒有我,所有的工作都照樣干。”但是,杜占營畢竟有近十年的工作經驗,他很快就發現了改善自己處境的竅門。
按照汝州所屬的平頂山市的政策規定,大學生村干部中,黨員進村后將被任命為村支部副書記,非黨員的學生則就任村委會助理一職。
杜占營是黨員,因而他以村副支書的身份進村。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震動,他在最初一段時間里,“只走訪群眾,不發言、不表態。”
漸漸地,他發現近幾年農民的法律意識普遍有所增強,雖然他們很少讀書,卻喜歡看電視。他們留心國家的政策,村里不按政策辦事的地方,他們會積極地提出來。于是,“我就依靠農民對國家政策的關心,來對抗村里的家族勢力。村民知道我不是這個村的,不拿這個村的好處,對我也就比較信任。”
另外,“走訪要有重點地走訪”,他將村里有影響的人物列了個單子。而對那些不關心公共事務、說話“價值不大”的村民,他承認自己了解得較少。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終于在2004年村支書換屆之時,車渠村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當時村支書選舉,兩個候選人都沒達到法定的票數。因為他們雙方各有一派勢力,各自有人支持,哪一方都擔心對方上臺會對他們不利。于是雙雙提我的名,且被一致通過。”
“剛開始,我擔心村里矛盾多,還不太想做村支書。但鄉里組織部領導找我談話,表示支持我。當時的‘大學生村干部’剛開展不久,還沒啥效果,如果我成功了,就是個不錯的例子。”
于是,特殊村情給了杜占營難逢的機遇,他當上了車渠村的一把手,成為汝州市“大學生村干部”里的第一個村支書。
職場貼士:Communication溝通:在工作中掌握交流與交談的技巧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不僅僅要確定對方是否了解我們的意圖,更重要的是讓彼此在同一個觀點、同一件事情上,可以取得共識。這其中的溝通,仰賴的就是個人溝通的技巧。因此如何有效溝通,表達自己的理想與見解,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也是決定我們在社會上是否能夠成功的重點。
下一篇:女白領求職:三大法寶VS三大理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四月職場預警:四類人士面臨就業尷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