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道:“有句話,姜還是老的辣,年輕并不管用。”
新人與老人,是職場中一對難以理清關系的群體。他們可能并不是上下級,卻被清晰地劃上了一條界線。他們是競爭對手,也可能是互助的合作伙伴,他們的“恩恩怨怨”就在這個職場中不斷延續著,你感受到了嗎?
新人有干勁,老人卻有股氣,難道能干也是一種錯誤嗎?
服務區外:資歷只是一堵墻
前不久部門里來了個能力很強的新人小吳,專業知識豐富,溝通能力強,為人也和善。這次的項目運作過程中,他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最后項目完成得很好,得到了上級高度贊揚。這本該是個好消息,可事實上,那幾天部門里卻整日籠罩著一股低氣壓,原因也簡單,新人“功高蓋主”,遮了經理的光芒。
部門經理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很久,獲得的成績斐然,也很受高層的重視。不久前有傳言說,只要這個項目完成的好,他就有機會獲得進一步提升。現在項目完成了,提升的消息卻沒個準信,經理心里肯定有個疙瘩,臉色也一直不太好看,連累我們這些員工都收斂了心思戰戰兢兢工作。后來總經理都看不下去了,把兩人召過去“教育”了一番,這兩天氣氛才有所緩和。
老員工和新人相處的確是門學問。比如小吳吧,其實他這個人沒什么心機,搶著做事也未必是想贏得些什么,他純粹是喜歡這個工作,年輕有沖勁,所以格外積極,加上性格外向為人熱忱,人際關系不需要刻意經營就能處理得很好。這些本來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看在有心人眼里就會覺得他動機不純,急于上位。經理處于風口浪尖,對這些情況當然格外敏感,加上兩人缺少溝通,難免會留下心結。這不,經過疏通,現在兩人談得還挺投機,新項目要開始了,相信這次通過大家通力合作一定也能獲得出色的成果。
同一部門的大家當然應該齊心協力,項目完成得好,這次獎金大家都拿得多。老人靠資歷倚老賣老不可取,新人仗能力趾高氣昂也討人厭,這個年代看重的是團隊協作,資歷不過是一堵墻,抱著它不放只會堵住自己的前進道路。
可是,有時卻不得不佩服那些職場老人們,他們的經驗與資歷值得新人去好好學習一番。
Vivi:老將出馬,不服不行
身邊經常有同學抱怨,身為職場新人,剛剛進公司上班,總是會遇到些“倚老賣老,自以為是”的家伙。這些人,躲不起,因為每天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更惹不起,他們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把你整趴下,除非你不想在這“混”了。可我卻不這么認為,“倚老賣老”也是要有資本的。為什么他們能在新人面前“指手劃腳”?為什么到關鍵時候,你還是得乖乖地請老將出馬?這就是資本。
有一次和演藝經紀公司打交道時,他們的某位藝人要來做影片宣傳,作為影片制作方,我們得把所有的行程和通告都安排妥當。公司里的小敏因為年輕,剛剛入行,而且本身又是一個“追星族”,所以她在下班之余又十分熱心地在網上組織了很多歌迷影迷一起參加活動。沒想到經紀公司知道后,十分惱火,一個電話打給小敏,數落了一頓,并且還威脅說,要取消這次的宣傳活動。小敏被嚇哭了,要知道,公司已經把所有宣傳活動都發布了出去,該投的錢也投了,一旦取消,對于她這個剛剛畢業踏上社會的新人,怎么擔當得起這么大責任。
就在這時候,平日里經常指揮小敏干這干那的經理助理菲兒,猶如神兵從天而降。聽完小敏的哭訴之后,二話沒說,拎起電話就給經紀人打了過去。以公司的口吻,首先向對方道歉,并說明這是公司員工的個人行為,并不是公司的擅自決定,然后又站在對方角度,希望他們不要放棄這樣一個為藝人在內地做宣傳的大好機會,最后又稍稍提了一下之前簽訂的宣傳協議,暗示對方,這些都是白紙黑字簽好的合同。沉著冷靜、謙遜卻不失立場,完全做到了有理、有力、有節。經紀公司也終于不再糾纏。掛掉電話,辦公室主任老高當場就豎起大拇指,對小敏說:“雖然你們倆只差兩歲,但差距也太大了,多學著點吧!”
所以說,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三人行,必有我師。”即使你不是剛剛畢業的新人,但在工作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面對有經驗的前輩,無論年長年幼,該低頭的時候就應該低頭。有時候,老將一出馬,你不服也不行!
別因為自己是老資格,就可以放任自我;別認為自己還年輕,便可以放松自己。新人與老人之間的界線,隨時都在變化著的哦!
綠檸檬:做“老人”很難
俗話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足以看出老將的實力。正所謂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還多,老將的優勢當然是與新秀菜鳥們對比顯現出來的。但問題也就來了,生、老、病、死是人類循環的規律,那職場上的規律又是如何?“行走江湖”幾年后方能稱得上這個“老”字?取決于年齡?道行?還是其他因素。
要分析透徹還真的很難,“老”的定義是什么?是資格老?或是經驗豐富?這經驗是工作經驗,技術經驗還是人情世故的經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每個人對“老”的理解也不同。不過,雖然“老”是一個很抽象很意會的概念,但對于裝“老”,倚“老”、賣“老”的假“老人”,人們卻是能夠火眼金睛、明察秋毫的。因為每個人心中還是有一把尺子,衡量著自己與他人間的長處與短處。這也應證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別人總有比你老到的地方。
所以當新人們漸漸羽翼豐滿,各方經驗都累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即將被下一代新人稱為“老人”的時候,審視下自己,確實能夠擔當這個稱呼嗎?倘若是別人對你的稱呼也就罷了,千萬不能感覺良好,輕飄飄地自封“老將”,從而走進審視自身缺點的盲區。
愛哭鬼:菜鳥中的老鳥
大學畢業后,通過熟人介紹我進入一所學校做人事工作,學校辦公室里多數是阿姨級別的人員,再加上我們這所學校人員流動量不大,我從進辦公室后便過著“閑云野鶴”逍遙自在的生活。
早上八點半左右進辦公室,還有些同事沒有到,阿姨們聊著家常,誰家的女兒考進了重點大學,哪位老師的月薪最多,今天哪些菜比較便宜,兩眼望望沒我什么事,也就坐下吃我的早飯看我的雜志,就干等著吃午飯。下午也就處理點小文件,偶爾“小偷小摸”地溜班回家,日子也就這么平安無事,得過且過地混著。某天,接到大學同學的電話,小姚以前是我的同桌,成績沒我優秀,當時我進這所學校讓她眼紅了半天,電話里她告訴我畢業半年,雖然職位上只是個助理,但進入職場后學了很多的知識,最近公司接了個新案子,老板有意要交給她做……
掛上電話,我看著自己的辦公室,想著自己以前的理想,似乎我太安于現狀,而忘了居安思危。我漸漸成了溫水中的青蛙,每天上班不用干什么活,拿著不高不低的工資,過著淡而無味自認幸福的生活,才工作半年,我也和那些阿姨們一樣沒有了沖勁,我已變成新人中的老人。
新人希望職場老人多多給予一些幫助,而老人們卻有著不一樣的想法。
閃電刺猬: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初出茅廬,懷揣理想,雖然上帝也知道理想難以追逐,但是我堅持。
實習第一天,抹灰掃地,清洗煙灰缸,戴上阿姨標簽;第二天,打字,復印,整一印務專員;第三天則雙管齊下,雖然心里憋著怨氣,嘴上也碎碎叨叨,但干起來我還卯足了力,就當響應黨的號召為人民服務吧。可老員工他們還不知足,繼續欺壓我一個新人,有時資料往桌子上一丟,各自出去玩了,臨走前還不忘丟下一句:今天走之前一定要做完,明早放我桌子上。好了,又一個加班的日子,還是義務加班,功勞不記錄在案那種。“三個月試用期”的緊箍咒讓我飽受勞苦,“對賊還要微笑”是我三個月試用期的總結。沒工作煩,有工作也煩,做新人最煩!
職場老人似乎都不太愿意對新人做感情投資,覺得浪費時間與精力。站在我的立場上,我覺得他們錯了,因為我相信我總有一天會出人頭地,而到那時滴水之恩我必當涌泉相報。都說小時候交的朋友關系最“鐵”,涉及的利益越少友情越真,按照這樣的說法,以入職時間為界,能交上真朋友的可能也只有短短一兩年。最艱苦的三個月過了,接下去的日子我將用以實現抱負,然后去報答那些曾經幫助我的朋友。最后一句是對自己也是對職場前輩說的: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老油條:職場老人也很無奈
面對著鋪天蓋地的“35歲”招聘門檻,無奈地被迫接受即將跨入三十而立的年齡,我不得不在心里暗嘆一聲,“我真的老了。”一道分水嶺,不僅成為職業生涯中的轉折點,而且變成了“老人”與“新人”之間一條無形的鴻溝。在新人眼中,多數職場老人仗著自己多了幾年工作經歷,并不把新人放在眼里。至于讓老人在工作中發揚傳、幫、帶的光榮傳統,更是難上加難了。在我還是個新人的時候,就曾經有過類似的遭遇。起初我特看不順眼這些“老人們”,可如今當我自己已經逐漸變成職場中的“老人”時,我對他們的心境又有了另外一種體會。
對于“老人們”而言,這是一條心理防線。在職場中打拼越久,越能感受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與新人們相比,前輩們已經少了一個最重要的競爭優勢,那就是年齡。正所謂“青春無價”,新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贏得更好的機會,而“老人們”則會恐慌,畢竟重頭再來的成本已經太過昂貴了。這也是一種私心,在職場中除去了工作伙伴,便只有競爭對手了。也別怪“老人們”始終端著個架子,不愿意與新人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萬事留一手,也是為自己保持身價。更何況新人們總該經歷一個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過程,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因為我們這些老人也曾經是新人。
為何不能團結友愛起來呢?如果學會了尊老愛幼,新人與老人之間的溝通也并不是件困難的事。
佐?:尊老愛幼是美德
我打小就是個遵紀守法的好孩子,熱愛師長,團結同學,既受到高年級學長學姐們的愛護,又受到低年級小弟小妹們的擁護。在我看來,尊老愛幼屬于精神意識流,一旦養成這樣優良的革命傳統,就會在潛意識里一直保持著……
話說辭職時對上司和同事頗有微詞是要不得的,我覺著大家一起共事時有些論調更是要不得:“XX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比我資格老一點嘛。
”“XX升上去以后,就一本正經起來了,不就是個毛頭小伙子嗎,還想對我們呼來喝去的。”前輩自有前輩的風范和路子,不要看別人一臉老實相,平時不聲不響,官位也不高就覺得可以“踩”一腳,“老人”在公司的人脈和信息通道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不要把別人的低調當作木訥,多多虛心請教“老人”,他們對于公司和領導層的了解可是深厚而獨到的。若是遇到深藏不露而又性情溫良的“老人”,那可真是三生有幸了。對于后輩,也不可自認為“三歲一代溝”,覺得新人們吵吵鬧鬧的說著自己不懂的“外星語”就躲得遠遠的。選個把感興趣的話題,和新人們打成一片,既能感受到很多新鮮的想法,又可以用自己的見識和經驗讓他們佩服一把。
當然,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總有個把自以為了不起的倚老賣老的,喜歡占小便宜的八卦長舌的,心機頗多損人利己的,如果不幸碰上了這等新丁老兵,彬彬有禮地做個點頭之交,于自己于他人都有個交待,況且,“日久見人心”嘛!
每個人都曾經是職場中的新人,隨著歲月經歷的增長,思維和行為也在慢慢發生轉變……
小碧:在職場,你我一起慢慢變老
似乎是彈指間的事,自己從叫別人“老師”到別人經常稱自己為“老師”。朋友經常開玩笑,“這下終于媳婦熬成婆了!”
“老”這個字,對于一個女性而言是很忌諱的事,這不,最先汗顏的,就是身上的脂肪越堆越多,人也越來越懶。從畢業到就業,從新人變成“徐娘半老”,看看錢包,查查余額,再瞧瞧身材,貌似這幾年除了脂肪什么也沒存下。
如果一定要深究,思想上的變化還是有的。做新人時,總是很關注具體事情的具體細節,比如喜歡學習一件事具體如何操作完成;現在想的是這件事的人力物力投入會是多少,大致流程如何,最終結果是什么。記得當年互聯網剛剛風生水起,就算是撥號上網也是玩得津津有味,多少用戶可以用什么代理服務器,什么傳輸協議更適合“貓貓”的運轉,寫個批處理程序就能快速解決個人登錄問題等等事情,可以讓我忙得不亦樂乎,也研究得不亦樂乎。雖然現在時不時地還會受益于當初的“鉆研”,可已經不是細節上的通曉而只是粗粗理論上的理解罷了,有句話隔行如隔山,不是做這個的,永遠也不可能跟上行業發展的腳步。
做新人時,總想著多干點,就能多學點經驗,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在更講究完美布局,不再追求量上的提高,而想得到質的飛躍。記起有個網友發了個埋怨貼,大致意思是自己干了一堆的活,老板卻只給了一點點的薪水。在以前我會大加贊同把那個“摳門”老板大罵一通,然而現在自己的理解是:如果只是執行老板的命令做個執行者,那么和流水線上的記件工作沒什么兩樣,頂多就是效率高低的問題。
做新人時,如果是自己不喜歡的,很難提起精神來;而現在就算不喜歡,為了一份責任,也會盡力去完成。做新人時老是想為什么別人要這樣對待自己,而現在想的是如果自己換成別人或許也會這么做。職場上,每個人都曾經是新人,每個人都又會變為老手,從新人轉老的過程也是我們職場成長的過程,這種成長不是倚老賣老,也不是永遠少不更事,而是一種觀察,一種總結,轉而成為一種職場習慣。
職場貼士:保持樂觀精神,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