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企業員工交流,而且通常是一對一地交流,是管理人員的職責之一。作為一名管理人員,你可能需要向他們發出指令,可能會向他們提出一些疑問,也可能會對他們作出一些評價。但是,你是否能夠確定對方每次都能理解你說的話嗎?一般說來,在著急或者在你以為對方了解某些情況而實際上卻并非如此的時候,你所說的話就有可能會被曲解。同樣常見的是,對方,特別在是其他職位比你低的情況下,往往會因為緊張而不敢要求你進行解釋——他們是不想在你面前表現得像個傻瓜和白癡。這樣最終導致了你們之間交流的失敗。
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可以看做說話者和聽話者之間的一種交流。為理解說話者發出的信息,聽話者必須經過一個“解碼”的過程。在交流的過程中,這兩個角色將會不停的發生轉換。但是,要實現有效的交流會出現一些障礙,他們通常表現為:
不恰當的語言(行話、縮寫詞, 語法糟糕的語言等)
信息超載(信息量過大,使聽話者無法接收)
信息不足(所提供的信息過少)
噪音或其他干擾
觀點不同(說話者和聽話者對談話的主題持不同的觀點)
未能聽清
故意欺騙(聽話者有意隱瞞些什么)
聽話者心不在焉(沒有聽到全部的信息)
防止出現上述交流障礙的方法之一就是,對所說的話作出反饋或者要求對方作出相應的反饋。反饋是檢查和澄清對方已經說過的話的一個過程。它可以包括提問、要求對方進行重復以及自己重復強調。反饋的目的是為了讓說話者和聽話者都較好地理解同一條信息。
不能傾聽對方也是交流的一大障礙。我們經常會把別人說的話想當然,聽而不聞,腦子想著其他事。壓力重重的人和那些正在因為某件事怒火中燒的人往往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你肯定看到過這樣的情景,兩個人沖著對方大聲叫嚷,只是兩人誰也沒聽清對方在說些什么。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人說起話來枯燥而又羅嗦,對方就會變得心不在焉起來。
作為一名聽話者,你可以試著去“主動”傾聽。顧名思義,這并非是一個被動的交流過程,它需要你的參與,因為你的出發點在于從說話者所說的話中收集正確的信息。根據不同的用意,管理人員可以采用以下三種主動傾聽的方式。
鼓勵傾聽
回應傾聽
保留傾聽
鼓勵傾聽是指鼓勵說話者把更多的話說出來,這樣你就能夠摸清他的所思所想。律師和臨床醫生就是采用這種傾聽方式,如果你手下的員工看起來遇到了問題,作為一名管理者,你也不妨采用這種方式。你可以用點頭和微笑讓說話者放松下來,你可以偶爾讓說話者在其所說的某一點上展開來作些解釋,從而鼓勵其暢所欲言。但是,你要記住,你的目的是讓說話者多說話,自己可不要說得太多?!?br />
回應傾聽更加注重對話,聽話者可以向說話者提出一些問題,也可以對其提出的問題作出答復。在你需要得到真實信息時,你可以采用保留傾聽這種方式。
職場貼士:在職場中,“逆來順受”已經行不通了,當你辛苦完成一份工作時,卻因別人的一句話就搶了所有功勞,在此時如果你選擇沉默、不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那么老板可能認為你樂于接受這樣的安排。扮演職場中刻苦耐勞的“阿信”并沒有錯,但適時表達自己的意見、感受以及溝通卻是關鍵,為自己設定一條底線,該堅持的原則還是得守住,否則接踵而來的無理要求,將可能讓你無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