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關系。
它包括三種成分:
第一認知成分,反映個體對人際關系狀況的了解,是人際知覺的結果;
第二情感成分,是關系雙方在情感上滿意的程度和親疏關系,是人際關系的基礎;
第三行為成分,是雙方實際交往的外在表現和結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際交往。
有的人善于交際,人緣頗佳;也有的人不善交際,總是形影相吊。其中的奧秘何在?看了下面的內容你會恍然大悟。
拆除心中的籬笆墻
籬笆墻是農家用來把房子四周的空地圍起來的類似柵欄的東西,有的上面還有荊棘,不小心碰上會扎人。農家的籬笆墻有雙重作用:一是經濟作用,可以在里面種些果樹蔬菜什么的;二是向別人表示這是屬于自己的領地,要進入必須征得自己的同意,否則就有貿然侵犯的嫌疑。如果你在人際關系上存在這樣那樣問題,不妨仔細想想是否早就在自己的心里筑好了一道道籬笆墻,隨時防范別人的靠近。這道看不見的籬笆墻就是自我封閉。
自我封閉顧名思義就是把自我局限在一個狹小的圈子里,隔絕與外界的交流與接觸。那么什么又是自我呢?一般說來自我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部分,這叫做公眾我。譬如一個人的身高、體重等等,這些別人都可以知道,自己也可以告訴別人。
第二部分,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部分這叫做秘密我或隱私我。譬如女士的年齡,這是她們的秘密,不可輕易去打聽。
第三部分,自己不知道而別人知道的部分,這叫做背脊我。譬如有口臭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嘴巴有異味。
最后一部分是潛在我。這是自己不知道,別人更不可能知道的未開發領域。
自我封閉的人就象契訶夫筆下的裝在套子中的人一樣,把自己嚴嚴實實包裹起來,因此很容易陷入孤獨與寂寞之中。
自我封閉的人在情緒上的顯著特點是情感淡漠,不能對別人給予的情感表達做出恰當的反應。在這些人臉上很少能看到笑容,總是一副冷冰冰、心事重重的樣子。這無形之中在告訴周圍的人:我很煩,請別靠近我!周圍的人自然也就退避三舍,敬而遠之。
自我封閉的人還有某種程度上的自我中心傾向,他很難相信自己的人際關系問題主要原因在自身,而喜歡將原因歸咎于別人。
對照一下你自己,是否正符合這些特征呢?如果真是這樣,那么試著按下面的方法去做,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從此告別孤獨與寂寞。
第一,適當的自我暴露。不再自我封閉,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擴?quot公眾我,減少秘密我、隱私我。懂得自我暴露的人,不僅可以讓別人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同時自己也可以借此機會認識別人、了解別人。如果你從來不向別人提及任何有關自己的情況,在別人眼里只是個迷,初時別人可能感到好奇,然而多次交往仍然無法深入便會意興索然,離你而去。
第二,學會微笑。人們常說:微笑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經常使用這種潤滑劑,你的人際關系一定能正常運轉。剛剛開始時,如果你覺得對別人微笑實在有點難為情,可以先從對自己微笑開始。對自己微笑,這是在開玩笑嗎?一點也不是。
你每天抽出一小段時間,站在鏡子面前,對著鏡子里面的哪?quot你微笑,同時在心里回憶一些有趣的事。一周或稍多一點時間后,你會發現自己臉上的笑容變得自然起來,也變得多起來。當然對別人微笑也不再是件難事。
第三,多掌握些技能,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如果你對舞蹈、音樂、繪畫、體育運動等等這些活動感興趣的話,閑下來的時候不要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可以去跳跳舞、聽聽音樂、打打球。
職場貼士:閱讀有關頸椎病的書,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