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我們總會被各種各樣的職業困惑所牽絆,IT人也不例外。在工作中,他們常常會面對這樣的迷思。
NO1:IT人年過30要轉行?
這幾年,各類“IT人生存報告”滿天飛舞,依據標準形形色色,但標準是變化的,結論是永恒的,IT是吃青春飯的行業,IT人工作壓力大,知識更新快,年過30歲就要考慮轉行了。尤其是程序員,年過35,就屬于該退役的老將了。但流行的說法并非正確的觀點。集成電路制造業里,技術人員一般要有5到10年的工作經驗才能成為成熟的工程師,研發人員一般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已有二十六七歲,工作三四年就30歲出頭了,30多歲正是黃金年齡段。據IT資深獵頭透露,他獵獲的中高級IT硬件人才全都在30歲以上。
NO2:IT人成才靠證書?
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流行這樣一種觀點:IT人成才靠證書。但實際上,面對名目繁多的IT培訓證書,很多考出證書的人,其工作能力仍然得不到企業的認可。其實,在更新換代迅猛的IT業,一紙證書無法向企業展示你所具備的知識素養。IT業是一個注重職業素質和實戰能力的行業。而對素質、能力的培養不是考證考出來的。對IT人而言,證書是一時的學習證明,而不停步的職業培訓、終生教育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
NO3:IT人不快樂?
有IT人生存狀態報告說,IT業太動蕩,裁員很多,IT人工作壓力大,所以不快樂。但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會有周期,類似情況在傳統行業也存在。近期一項“工作幸福指數調查”顯示:半數職場人感覺工作不幸福,只有不到10%的人工作幸福感較高,可見對工作不滿意是一個普遍現象。而屬于IT業的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排在了不同行業最容易感受幸福的第三位??磥?,工作壓力大不一定就代表不快樂,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擁有一席之地,這本身就是件令人高興的事。
職場貼士:Competence能力:能力是與自己所學的知識、工作的經驗、人生的閱歷和長者的傳授相結合的。并不是說,我們學的什么專業,未來就會從事哪一行,人格特質才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因此,能力的培養是和真正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新經驗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實自己,才能贏在各個起跑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