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指的是長期慢性疲勞后誘發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繼而出現致命的癥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過勞死”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4月12日~13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央視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實施了一項調查,在接受調查的1218人中,每天工作不足8小時的人占34.4%,而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上的人占65.6%。其中,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的人已經超過20%。
在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劉小姐可以算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了。她告訴記者,春節前自己曾經連續1個月出差在外,每天加班到清晨兩點。除夕前一天的晚上,甚至是熬了一個通宵,年三十中午到北京后,繼續回公司工作。“那段時間,只要我一閉眼,滿腦子就是EXCEL表格。家人和朋友都擔心我快要崩潰了。”
究竟是什么因素在支撐著人們如此賣命地工作呢?
調查發現,82%的人選擇了每天工作15小時以上,惟一條件是“獎金如果足夠高”。尤其在20~40歲的人中,這種想法相當普遍。
出租車司機張師傅的工作時間從早上7時開始,到晚上10時多結束。忙一個月下來也就能掙2000元左右。“我們很多人都沒有醫療保險,現在雖說是辛苦點,趁著年輕怎么也得為以后看病攢點錢吧?”
“收入比不上老婆是件很沒面子的事。”在某媒體工作的卓先生向記者說出了他的尷尬。為了能掙得比老婆多,工作之余他還在另一家報社兼職。除了家庭的壓力,對理想生活的期待是卓先生給自己加的另一種壓力。“我理想的生活當然是既不缺錢又很悠閑的生活,但怎樣才算不缺錢很難說,我的標準是起碼要讓我的家庭、晚年生活和孩子教育都沒有后顧之憂。我離這個目標還遠著呢。”
“加班并不總是痛苦的”,劉小姐說她如此拼命是因為喜歡審計這個工作。“雖然在別人看來,整天對著一堆數字很枯燥,但我卻能從分析數字中找到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何況每個項目都要面對很多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很有挑戰性。”
職場貼士:如果一直躲避老總的壞情緒,那么你永遠只能在“逃之”的壓抑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