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0日電據北京科技報報道,“我生病總是在休息日,但一到該上班就好了,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難道天生就是個勞作命嗎?”生活中,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疑問。我們身邊也不乏類似的情況,許多人在職時健康狀況一直不錯,但退休后突然生病甚至逝去。專家指出,工作時健康狀況良好,休息時生病,到工作日時病又會好,這種情況很常見。心理原因是導致這一情況發生的主要因素。
心理狀態導致大腦興奮點改變引起健康狀況改變
北京市慧源心理研究中心主任肖峰說,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不同的心理活動對應大腦的興奮點不同,當人進行一種心理活動時,和這種心理活動對應的興奮點就活躍起來,研究者觀察發現,這一點在大腦中是亮著的,而其他的點則相應受到抑制,是暗的。
大腦的興奮點根據人從事的活動不同而不同。游戲、說話、工作等活動的興奮區域都不一樣。說話時,與說話相對應的區域就“亮”起來,其他的區域就受到抑制,活躍程度下降,因此這些活動也不容易受到人和人身體的關注。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大,在工作日,人們把幾乎全部的注意力都投放在工作上以保證工作效率和質量。這使負責工作的大腦興奮點興奮度提高,其他區域,比如關注身體健康的興奮點興奮度隨之降低,因此,即使有病,人也不容易察覺出來。這時候人會感覺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撐著自己,有用不完的勁。但并不能說,人這時候身體就一定是健康的。到了休息日,與工作相關的大腦興奮點放松下來,與健康狀況相關的點“亮”起來,這時候,人就容易生病。
節假日生病是心理需要
不同的行為能夠滿足人不同的需求。工作是滿足人生存和發展需求的重要保障,但工作并不能滿足人所有的需求。
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下,被關心和被愛的需求一部分被掩蓋了,但絕對沒有消失。一旦到了節假日放松下來,心理上對于工作的關心和緊張程度下降,被愛和被關心的需求就增強了。這時候人很希望與他人交流,在潛意識中,就會想個有效的辦法使他人對自己投入更多的關注。生病或許是能引起周圍人關注的一個途徑.
職場貼士:要善于發現變化,并適應變化,不管周圍環境及你人生某一階段出現何樣的變化 ,你都應該善于發現其中的各種機遇,并駕馭這些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