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傳統意義的領導主要依靠權力,那么現代觀點的領導則更多是靠其內在的影響力。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不是指身居何等高位,而是指擁有一大批追隨者和擁護者,并且使組織群體取得了良好績效。領導者的影響力日漸成為衡量成功領導的重要標識。
事實上,現代組織中領導者承擔著越來越多的角色:(1)外交家:平衡外界環境,協調與其它組織的關系,爭取獲得最佳支持和最大資源;(2)傳教士:宣傳組織文化、理念和目標,解釋組織的目的,做什么和為什么要做;(3)調解人:統一不同意見,化解組織沖突;(4)觀察家:了解環境變化和趨勢,洞察組織文化、結構、運作、成員的細微變化,形成理念,加以引導;(5)教師:訓練群體成員遵照組織目標、規則,并不斷提高群體成員能力、素質,以適應組織發展需求,等等。這些角色無不需要領導者與其它群體成員產生互動,而互動的結果并非取決于職權等級關系,領導者的影響力才是其中的關鍵。
領導者的影響力包含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
就主觀而言,領導者是否愿意更大范圍地影響他人,是否希望更多的人追隨自己行動。反映在行為上,熱情地推銷自己的主張,極力說服他人,喜歡擁有追隨者和支持者;作為內驅力,是建立在自信心基礎上的對領導責任、權力和成就的追求,并且主動提高領導水平和領導藝術,提高組織效率,達到更高的領導效果,從而獲得更廣泛的領導力。
從客觀方面來說,領導者的影響力包含許多因素,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領導的影響力: 行業背景或從業經驗 擁有良好的行業背景和優秀的從業經驗會對影響力產生正面影響。廣泛的行業知識便于領導者準確把握本行業的市場、競爭、產品、技術狀況,對于領導目標決策及其各方面管理的信服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行業經驗還可使領導人擁有良好的組織內和行業內的人際關系和聲望,從而提升影響力。
但是,近年來,隨著職業經理人的出現,行業背景的要求在領導人選拔和打分中的位置有所下降。人們越來越關注那些“能去任何地方,管理任何事”的管理者和領導人。同時,現代社會發展,市場日趨成熟,國際化競爭普遍化,各種行業類型都離不開市場、技術、人才的競爭;雖然各個組織仍會有不同的經營模式、管理架構和組織理念,但科學化管理成為必然,一大批受過良好訓練,雖然不具備同行工作經歷,但具有優秀領導組織經驗的領導人逐漸被組織重視。帶領美國第一銀行取得輝煌業績的總裁就曾否認自己有任何關于怎樣管理多個銀行的知識,他把自己的角色看成是:觀察員工們的業績,聆聽同事們的要求,確保需要幫助的員工能與組織中能幫助他的同事取得聯系。
個人價值觀
正直、公正、信念、恒心、毅力、進取精神等等優秀的人格品質無疑會飆升領導者的影響力和個人魅力,從而擴大其追隨者隊伍。“物以類聚”,領導者的個人價值觀會吸引具有同類價值取向的人凝聚于組織,增加對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領導者的人格和價值觀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組織成員,成為組織默認的行為標準。具備優秀價值觀和人格的領導者使組織成員對其產生敬佩、認同和服從等心態,其影響力無疑會提高。
溝通能力
職場貼士:職場簽約,無論國有還是民營,看重的都是你貢獻給企業或單位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