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丁雪還在揣摩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時,老板拿出一長條打印的通話清單,指出上面頻繁出現的幾個號碼說:“你看看,都是在上班時間打的,你家里事就這么多,非得在上班時間處理呀?”當時,丁雪的腦子里立即冒出兩個字———“盯梢”,老板為她配備手機,居然還懷有這樣的目的。
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和丁雪一樣在公司擔任重要崗位,甚至是身在普通崗位的職員,都有過諸如此類被老板“盯梢”的經歷,不少老板甚至借用一些科技手段,對員工行為進行監控。
在武昌某公司,因為出現過幾例“動機不純”的求職者打著前來“效力”的旗號來當“臥底”的情況,總經理劉先生為防范此類事件再次出現,特地在辦公電話上安裝了監聽系統。如此一來,他在自己的獨立辦公室里可以聽到任何一名員工同外界的談話信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員工們的動向。劉先生認為,自己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
在漢口某科技公司工作的李小姐,自從她知道公司有網絡監視系統,再也不敢用公司電腦處理私人事務了:“即使在休息時間,我也絕不去做這些事。你想一下,自己和私人朋友聊得不亦樂乎,老板卻可能正躲在暗地里看你和別人交流的內容,這讓人多沒有安全感啊。”對此,該公司老板也有自己的說詞:“我不想讓自己的員工在辦公時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要不是之前看到他們在為私事上網太過放肆,我也不會這樣做。”
采訪中,不少“盯梢”的老板都說,他們主要是監督員工不要在工作時間內做非法和私人的事,這樣做大多是出于保護公司、杜絕員工消極怠工的初衷。但不少職員卻認為,除金融等特殊行業或企業的一些特殊部門,企業老板不應該采取這種極端方式。同時,大多數人認為,“盯梢”的本身,顯示的是老板對自身極度的不自信和對員工的不信任。
職場貼士:天生我才必有用。無論你的專長是得自專業訓練或是業余摸索,都可轉化成一股強勁的“人際關系動能”,千萬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