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發展過程中總有優有劣,在看到劣勢的同時要先去發現自己的優勢,這樣才可能抓住職業發展的主線。
《新乘坐》讀者張強:我是一名中專畢業生。畢業5年了,我和大多數朋友一樣生活在北京這個大都市里。我學的是計算機應用與維護。小的時候想做一名職業經理人。我的從業經歷比較復雜,2000來北京,在聯想電腦生產部工作。5個月后,在四通電腦銷售分部做電腦銷售,銷售的方式是以電話為主。5個月后,到HP的經銷商處做HP的耗材和其他品牌的耗材和機器銷售,銷售方式是以上門為主。工作5個月后,在中關村做數碼相機、MP3的銷售。在這里一直工作了兩年。后來,在一家軟件公司做電話銷售,3個月后,又在一家系統集成公司做銷售,銷售方式以電話為主。工作3個月,最后,到我現在的公司——一家軟件公司做銷售。在經歷這么多后,我總感覺我是為生存而活。而且現在總是有種到一家公司過不了多久我就要離開的感覺。每一次進入新工作我都是積極的去學習,去努力,但是后果總是一樣。我覺的現在生活的很累,而且生活水平和以前也沒有什么差別。其間我也總結和分析了很多,但這5年過去了,好象什么也沒有學到,所知道的都只是一些常識,有的還不太懂。真是很痛苦。我有點對未來不知所錯。我不知道為什么總是在一個公司呆不長時間?我多想好好在一家公司努力的工作!我怎么才能改變現在的工作狀態?我怎樣才能改善現在我的生活讓自己更快樂些,更自信些?
一根主線貫穿職業發展
從來信中可以看出,這位讀者面臨著非常困惑的職業難題。因無法在一家公司保證可持續性發展,因感覺無法學到更多的知識,張強失去了自信,感到不快樂。從張強的職業發展來看,無論是在聯想還是在惠普,或者是在其他軟件公司,貫穿職業發展的只有一根主線—銷售。事實上在銷售上的優勢早已勝過他在中專所學專業的優勢。在本科生、研究生輩出的今天,張強的專業—計算機應用與維護,已經不具備競爭優勢,而他如果再重新補充專業知識的話,恐怕與他5年的工作經驗又要有所脫節。可見,張強的職業生涯發展之路還是應該繼續他的這根“主線”。無論是電話銷售還是face to face的銷售,張強雖然做了5年的銷售,但存在兩個問題。第一,沒有一個成型的營銷理論。這是導致他雖有5年經驗卻仍然在做最底層銷售的主要原因。第二,沒有在任何一家公司保證持續性發展,每到一家公司又是從頭開始。張強之所以感到不快樂,失去了信心,是因為他看到的都是自己職業發展中不樂觀的一面,而沒有看到樂觀方面—5年銷售經驗。
將實踐變為理論
電話銷售和面對面的銷售,張強都有所接觸。在5年的銷售經歷中,也積累了很多經驗。但為什么他只能做最底層的銷售?為什么始終不能更進一步成為主管或者部門經理?首先,是張強對于工作觀念的轉變。為生存而工作的觀念是首先要轉變的,工作過程中要注重工作本身對自己的無形積累。換了那么多家公司,有沒有注意觀察每家公司在銷售方法上有何技巧?在銷售策略上有何特色?將這些總結下來,本身就是對張強在營銷意識方面很好的積累。其次,多年的銷售經驗應轉化為理論。張強中專學歷在社會上已很難再靠專業生存,所以他的方向應該主攻銷售。但由于他沒有系統地進行過學習,所以,目前張強應該參加銷售管理方面的培訓。將這些經驗轉化為理論基礎,早已有了實踐經驗的張強,一旦投入到系統的學習中,會感到非常順利。這也是為他將來晉升為主管或部門經理而做的準備。
分析職業利弊
《新乘坐》職業專家告誡職場人士。在遇到職業困惑時,不要急于給自己下定論。最簡單的方法是,將你目前的優勢與劣勢都一一記錄下來,分為兩列。然后進行比較、分析,哪些優勢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劣勢是需要用一些方法進行改進和提升的。職業發展過程中總有優有劣,在看到劣勢的同時要先去發現自己的優勢,這樣才可能抓住職業發展的主線。無論環境、學歷還是其他因素的影響,都要找到自己的職業主線,唯此,方能自信、樂觀地面對工作。
職場貼士:要仔細甄別,小企業未必不好,大企業未必好,企業不是越大越好,大企業可能管理混亂,小企業也可能規章制度不健全,除了那些大型的壟斷性國企,其他國有企業一定要仔細甄別考慮,要綜合選擇考慮,切記!通過以往同學們的經驗,進入國企又離開國企的要十之七八。校園招聘有些可能是騙人的,所以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