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者中男性占56%
來自本市勞動部門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登記失業人員中,男性占56%,失業周期為14個月。在新增失業人員中男性為4.8萬人,占新失業人員的58%。而據市總工會對本市部分失業人員的抽樣調查顯示,失業人員年齡主要集中在36-5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19歲,其中男性的平均年齡為43.98歲,女性平均年齡為42.33歲,男性失業人員平均年齡高于女性。
再就業期望值過高
比起女性,雖然男性的心理問題相對較少,但相對于女性多偏重于家庭方面的壓力,男性的生存競爭壓力和社會壓力質重量大。而男性往往由于“英雄角色”的傳統觀念,不易發泄情感,“消化、吸收”外來壓力的能力較差。面對下崗失業再就業,他們往往放不下面子,對重新就業崗位的心理期望值過高。
再就業市場中,以商業、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崗位需求較多,而這些崗位從業人員顯然多為女性。而適合大齡失業人員就業的崗位,如家政服務、環衛工、養老服務等,也是女性占絕對優勢。
在木器廠做了20年包裝工作的老張,別的什么也不會。失業后,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做保潔,覺得太瑣碎,收入又低。做保安,年紀大了人家又不要。失業半年多了,他向記者嘆氣道:作為一個男人,整天歇在家里,心里真不是滋味。現實中,像老張這樣的男性失業人員不僅年齡偏大,而且職業技能較低,與新興產業的崗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他們較難適應轉崗再就業的需要。
缺乏崗位競爭優勢
市總工會的調查顯示,雖然求職的勞動力在總量上遠大于崗位需求數,但是實際上仍然有不少專業崗位找不到合適的勞動力,比如建筑類崗位的求人倍率為0.26∶1,機械類崗位為0.93∶1。而這些崗位對體力和技能的要求都較高,沒有年齡優勢,沒有技術底子,根本就無法與人競爭。
因此,有關部門在開發就業崗位、開展就業培訓時,都應該關注到這一點:男性面臨失業的威脅大于女性,男性就業迫切性同樣大于女性。
職場貼士:對每個人說“早上好”。人際接觸令人愉快,如果你感覺和辦公室里的每個人都和睦,那么你每天都會更快樂。另外,這也是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