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一天,左山和尚沒有下山挑水,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山和尚終于忍不住了,爬上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左山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庇谑撬麕е疑胶蜕凶叩綇R的后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后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終于讓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
這是《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開頭講述的一個故事。
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就像那個天天挑水的右山和尚,習慣于每天上班、下班,月底領薪水,希望老板給個好臉色,希望明年公司提點薪……用一種打工的心態過日子,甘愿做個勤懇的“挑夫”、能干的“大力水手”。直到有一天(往往是年終時,這是一個職業心理周期現象),突然覺得很累,停下來回顧,自己從能力,到收入,到生活……一切似乎一年、甚至幾年來都沒改變。茫然之間,滿腔的豪情,曾經信誓旦旦的目標,如雪崩般塌下來,一時灰飛煙滅……想休息,想跳槽,但未卜的前途卻使自己產生恐懼和茫然……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原來是茫茫職涯中迷途的羔羊……
是的,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其實都是在“挑水”,很累??!也許你該為自己挖一口井了!與以往的任何職場勵志類圖書不同,《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一書提出這樣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概念。
無論是親自挖一口創業之井,還是在“挑水”的同時經營自己的事業之井,或者結合現有的工作、把握業余的時間,規劃、發展自己的現在和未來,為自己積累資源,都是在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這樣,即使到了挑不動水的暮年,依然有水喝,而且可以喝得很悠閑。
那么,到哪里去挖井、挖什么井、如何挖井?《挖井》一書在一個個經典故事和現實案例中分析和講述了在工作之中或工作之余找井源、找工具、挖井的方法和步驟。該書的理論,被稱為職業規劃的“厚黑學”,它提供了一個絕無僅有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法,揭示了“挖井的秘密”。對命運“三分天”的獨特見解、對“職”“業”“生”“涯”的獨特定義、對人們長期奉行的信念的批判,否定了只要努力就會成功、提出了“三分天”命運論。
職場貼士:形象和素質不是外在和內在的兩面,審美能力、舉止體態、掌握進退,無時無刻不外化著人的內心和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