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第十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深閉幕 超6000人次現場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本報深圳訊 (記者廖嘉明)昨日,為期兩天的第十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深圳閉幕。大會面向海內外人才,投入了1萬多個中高端職位,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企業在招聘時越來越看淡了“海歸”的光環,工作經驗不足的“小海歸”不惜自降薪酬覓“娘家”。
珠三角企業“抱團”搶才
大會期間,“全國中高級人才招聘會”共有來自410多家國內外大型企業參會招攬人才,提供崗位10166個,需求人數達36388人。記者在大會上看到,來自珠海、惠州、東莞的企業采取“抱團”的方式,來深圳“搶才”。
來自惠州的德賽集團面向有海外經歷、留學人員提供研發總監、高級項目工程師等職位,要求精通英語,碩士以上學歷,精通電子、機械理論,“做外銷的,如果對國外的生活習慣、工作環境不了解,很難取得成績。”其人才資源部招聘專員周志斌女士說,但兩天的展會下來,“海歸只有2個,大部分比較滿意的人才還是從國內高校畢業的。”她說。
據了解,為期兩天的招聘會迎來了2萬多個求職者,超過6000多人次現場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剛畢業回國的“小海歸”發現,海歸的身份并沒有為他們帶來“加分”。從德國留學歸國的羅先生,來深圳之初,他給自己定下“一個月找到工作”的限期,最后卻沒有被一家公司錄取。來展會前,他“自降”目標,“希望找到年薪十萬元的工作,但盡管降低了期望值,結果依舊不是很理想。”他所應聘的一家電子公司第一年提供3500元/月,第二年才有5000/月的待遇,遠遠低于他的預期。
“現在企業不再看重‘海歸’的光環了,更看重的是職位與個人能力的匹配性,如果小海歸沒有定好位置,且眼高手低的話,也很難找到工作。”郭小姐說。
鏈接
明年起 高校學生有了“職業信用檔案”
人才從南到北,流動性大,企業在招聘時如何認證求職者簡歷的真實性,杜絕貓膩?
以后企業只要點點鼠標,就能查出求職者、應屆畢業生在校的信用檔案,而求職者只要“刷一刷”自己的職業信用卡,就能打印“職業信用報告”,為自己“加分”。
在大會上,“職業信用”展區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據該展區負責人陳海英介紹,中國職業信用公共管理平臺是目前國家人保部唯一授權單位,“在大會上,我們和國家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達成了合作意向,北大、清華等100多所知名院校將加入試點,不久后超過200萬在校學生加入平臺,而明年9月,所有大專院校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有了自己的職業信用檔案。”陳海英介紹。
“這樣可以提高他們入職后的自律性,員工若曾有嚴重違規、受到行業制裁等行為,比如偷竊機密文件、損害企業利益等,都會被記錄在案。”陳海英說。職場貼士:如果你有眼光能夠搞清楚正在發生的事情,能夠確定障礙在哪里以及了解如何克服障礙,并且積極地去完成偉大的事情,你很可能讓你的事業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
下一篇:能屈能伸 職場的彈簧升職法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填補關鍵職位空缺成雇主最大擔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