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想去上海闖蕩的時候,他在家鄉已是報社的中堅力量。本以為一輩子就在那個不大不小的城市,干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和妻子女兒一起,平淡地度過一生。沒想到,在33歲那年,生活軌跡有了變化。
事情源于北京一個青年報社招編輯部主任。偶然看到招聘啟事的他,簡直覺得這個職位就是為自己設置的,年齡,學歷,能力,關鍵是自己擁有好幾年編輯部主任的實戰經驗。報名,資料審核,筆試,一切都很順利。他和一個大學同學張分獲筆試一、二名。正當他們躊躇滿志的時候,卻得到一個意外的消息,原來此編輯部主任早已內定,且已經上班,招聘無非是走過場。他們被打蒙了。
回去吧,領導已經知道他有“外心”,不回吧,去哪兒呢?情急之中,上海某報社一個啟事映入了他們眼簾,不過,這次招的卻是編輯。當過編輯部主任,再從編輯干起,他有些糾結。張說,上海地方大,發展空間也大,先去了再慢慢尋找發展機會吧。猶豫之中,他們報名了。兩天后,他居然接到上海報社老總的電話,說是報社就需要他這樣的人才,讓他盡快過去見一面。這個消息于他,真是柳暗花明。
很快,他和張都順利地來到上海這家報社上班。可是,還沒有來得及細細感受新單位的不同,原來的老總就調走了。因為他們的調動手續還沒有辦過來,一夜之間,他和張就成了報社的黑戶,沒有工資,沒有崗位。辦公室的人轉達新來李總的話,說要觀察一年。
回到簡陋的出租屋,他和張像霜打的茄子,半天緩不過氣來。張氣憤地要去找李總罵娘,他勸住了。張又說,那我們離開這里吧。他想了想,還是有些不甘心。他對張說,要走,也要干出點成績再走,就這樣灰溜溜地走了,太沒有面子了。
一切從零開始。不讓當編輯,自己寫文章總可以吧。一份報紙要生存,優質的稿源總是不會拒絕的吧。從此,他和張就不辭辛苦地跑新聞,寫新聞,投稿。擁擠的交通,高昂的房租,本地人的不屑,朝不保夕的一日三餐。那段時間,真是他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一段歷程。一邊是獨自打拼的艱難困苦,一邊是遠離親人的孤獨寂寞。要不是骨子里那份不服輸的血性支撐,他真想夜晚倒下就一直睡個不醒。
那天,他和往常一樣,飯后獨自散步。鬼使神差的,他不知怎么竟然來到了報社的編輯部。編輯部在街邊的一樓,他見里面的燈亮著,就信步走了進去。編輯部主任正在那里審核第二天報紙的最后一次校對稿。無意之間,他的眼睛瞟向了報紙。僅僅一眼,他就發現報紙存在一處常識性的失誤。他馬上指了出來。編輯部主任說,你是誰?你憑什么在這里瞎說?我是主任,我說是對的就是對的。他意識到自己的冒失,但憑著一個新聞人的職業素養,他還是據理力爭。他說,我是誰不重要,我是為你好,這是簡單的常識問題,要是這樣發稿了,你的飯碗失掉是小事,報社的聲譽受損才是大事。編輯部主任聽了這話,惱羞成怒了,大聲地說,我失掉飯碗是我的事,你算什么東西,配在這里教訓我!
“就按這個人說的做。”主任的話還沒有說完,門外響起了一個女聲。他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反正問題解決了,他轉身就走了。
第二天,事情卻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原來,昨晚說話的人,就是他一直想見卻見不到的李總。
李總問他昨天晚上為什么要那么堅持?他說:沒有想別的,只是覺得不說出來,作為一個新聞人,心里不安。李總微笑地點了點頭,說:我欣賞你,因為你在最被人看輕的時候,仍然堅守新聞人的職業道德。
兩個星期后,他和張的調動手續都辦過來了,而且,他被直接提拔為編輯部主任,張被任命為廣告部主任。
即使身處黑暗的罅隙,即使沒有人聽到你的聲音,也要堅守那些應該堅守的底線。那些逆境中的支撐,那些困苦中的堅守,正是生命的脊梁。
下一篇:如何爭取實習后繼續晉級的機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問三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