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醫學院校畢業的我,不覺間已在職場中摸爬滾打了近十年。在這近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我從未從事過與醫學相關的工作。對此,也未曾有過絲毫的遺憾。
從小,我們總被父母和老師有意無意地灌輸一種生存理念,那就是:要努力學習,將來才能考上大學;只有考上了大學,將來才能謀到一份好工作;只有謀到了一份好工作,將來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幾個公式化的“只有……才能……”排比句,將我們的一生排得滿滿的。于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就這樣,被稀里糊涂地排比過去。
我時常思考一個問題:人之于生活,最大的目的是什么?無可非議,首當其沖的當然是“生”或“活”,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謀生”。謀生之道,必然是建立在職業之上。故而謀取一份穩定、體面的職業,成了我們入世之初的頭等大事。
然而,時過境遷,駐步回首而思:難道謀取一份職業的終極目的僅僅是為了謀生嗎?如果僅為謀生的話,干什么行當不都是一樣?為何非得和千萬人搶過“獨木橋”呢?實際上,履行職業應有兩大目的:一是獲取生活資料,也就是所謂的糊口、謀生。這是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另外一個目的,便是選擇一種表達生命的方式,換言之就是尋找一個體現自身生命價值的渠道。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從小學、中學、大學,如同安裝程序一樣“下一步、下一步”地一路走來。大學畢業后,被學校分配到一所縣級醫院實習。如果不值夜班,通常是上午八點半上班。交接班以后便是查房、開醫囑。那是一個小縣城的中醫院,醫院的設施、設備非常落后,光顧的病人也非常少,甚至經常有醫生上空班,也就是沒病人可管。那些和我一起共事的醫生,每天為打發無聊都集體躲到一個空病房里打牌賭錢。
進入醫院工作不到兩個月,我已逐漸從“大失所望”發展到了“心灰意冷”。每當夜深人靜獨自面對自己時,潛意識中有一個清晰的聲音告訴我:當醫生并非是我想要的生活。
在后來的職業生涯中,我雖曾多次跳槽,但最終還是幸運地找到了自己喜愛的職業。這份工作雖然薪資不高,但它足以刺激我的神經,讓我激情飽滿地參與其中。它可以讓我思緒飛揚,讓我有成就感、認同感,可以充分地張揚我的個性,發揮我的潛能。
其實,仔細想想,職業對于我們來說是什么?是戰場?是舞臺?是一個謀生的地兒?與其這樣認為,倒不如說它是一種表達我們生命價值的方式。我們選擇不同的工作,謀取不同的職業,就是選擇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生命價值。如果從事一份讓我們厭惡的工作,通常會使我們感到痛苦、彷徨。因為這種工作無法徹底地、完美地表達我們生命的價值,甚至會逐漸地扭曲我們的靈魂。
羅大佑剛出道時,也曾為從醫還是從藝的抉擇而掙扎、痛苦、彷徨過多年。最終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修學多年的醫學專業,選擇了自己摯愛的音樂道路。經過多年的打拼,最終在音樂道路上建樹頗豐,被尊稱為一代“音樂教父”。這一切充分地證明,羅大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他選擇了一種更符合自己興趣和生命特征的方式,來演繹自己的人生。
職業是一種表達生命的方式,所以,我們有權不妥協。只有找到一種最符合自己生命特征的方式,才能演繹出你人生的與眾不同的精彩。那么,身處職場中的你找到了嗎?找對了嗎?
點擊下載__樂讀APP(Android)__每天更新好文章
下一篇:教你應對不喜歡的工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老板有講理的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