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我的中學同學杰瑞于三年前,在華東某醫科大學畢業后移居美國佐治亞州,后在該州一醫學院進修了兩年,又在州薩衛隆特醫院臨床實習了三年,好不容易取得醫師資質。現在他是薩衛隆特醫院的內科醫師,其地位、收入是比較不錯的,這自然引起旁人的羨慕。
杰瑞卻不以為然,敘說了其中的苦衷:他每天上班坐在醫診室的時候,神經系統繃得緊緊的,既要竭盡全力診準每一位患者的病癥,接下來還要為每一位患者的病癥開具劑量適宜的藥物。換句話說,自己要盡可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上,以適宜的或以最少的藥物劑量來治愈患者。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口碑,才可能有“回頭客”。比方說吧,給一位感冒患者診治,你得把準該患者的病因、性別、年齡、脾性等,然后對癥下的劑量盡可能地使其病癥得以痊愈。
杰瑞舉了個例子:兩年前他曾診治過一位患心肌炎的病人,由于自己把握不準這種病癥究竟要服用多少劑量的藥品,才能取得階段性的有效治療,于是就開了每瓶90粒裝的“可芮爾平”藥丸三瓶,這位患者服用了兩瓶后就基本痊愈了。于是,他將剩下的一瓶拿到醫院醫務處,投訴杰瑞亂開藥物劑量,導致他多支付了17美元,要醫務處給個說法,否則,他就要上訴至法院。醫務處聽取了他的投訴后,采取息事寧人的方法,退還了17美元給他。后來,這17美元從杰瑞的工資中扣除了,理由是“誰種的果子誰來吃”。
杰瑞有了前車之鑒,從此以后,每天晚上認真研讀該醫院編寫的病例教材,把握那些大同小異病癥治療所需的藥劑量,再結合實際情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經過一段時間的揣摩和摸索,杰瑞給患者所開的藥劑量準確率達到了95%左右,患者對杰瑞的贊賞也漸漸地多了起來。
杰瑞說:當今美國眾多醫院,在每個月底,醫務處會對每位醫師的績效進行綜合考核,以確定醫師的獎懲。哪位醫師本周負責診治的患者數量多,治愈率高,而開具的藥物的劑量在醫院準許的幅度范圍內,并且沒有患者投訴,那他本月度應有的工資獎金是不會少的。如果哪位醫師負責診治且治愈的患者雖多,但所開的藥品劑量超出了準許的范圍,那他本月度的工資獎金就會打折扣。至于那些給患者多開藥劑量或一些貴重的藥劑而遭到患者投訴的醫師,情況就不那么妙了,醫務處要找他談話,分析其中的原因,弄不好會“下課”一段時間,嚴重者會請其“另謀出路”。
美國醫院和藥店是一分為二的,而醫院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醫院希望患者多多地來,他們能好好地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而醫院獲得收益的最大前提就是要為患者節省治療的成本費用。
杰瑞稱,眾多美國醫師在給患者開藥品劑量時,都是持仔細謹慎的態度的,即使患者要求多開點,大多也會遭到婉拒,或予以解釋,求得患者諒解。要知道,保住飯碗才是至關重要的啊。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