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第一次出“糧”飯局少不了
職場新人拿到第一份“糧”,往往都不忘請大家吃飯慶祝一下。記者發現,剛工作的大學生們,無論是收入微薄還是豐厚,請親朋好友吃飯慶祝都是他們“義不容辭”的頭等大事。
小挺是一家地產公司的員工,入職后的第一個月沒做足,拿到的2500元工資基本花掉了,主要是請朋友吃飯、唱K,和女朋友一起消費等。而目前在一所高校工作的阿勇老師,拿到人生的第一筆工資,也請了爸媽和親戚吃飯。“各種飯局是必須的。”一家外資銀行的文秘李小姐表示,雖然她還差幾天才拿到第一份工資,但是她已經早有計劃:必須請家人親戚飲茶,請室友、師弟、師妹、死黨吃飯。
吃、住、行 剛出社會就有壓力
除非你是“富二代”,“月光族”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生普遍的狀態,領到第一份薪水不用透支就足以感到欣慰了。除了請人吃飯外,最大的開支項目是生活成本,尤其是異鄉求職者剛來廣州,柴米油鹽吃住行樣樣都是錢,生活壓力一下子壓滿全身。
周先生在一家動漫公司工作,他說,第一份工資主要請兩個老朋友和哥哥吃了一頓飯,其他用來做生活費。在深圳工作的阿瑩表示,自己第一份薪水是4000多元,很多地方要花錢,安排完房租、吃飯等生活開銷,第一份薪水就基本花完了。
與民企不同,在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職場新人,由于單位福利較好,生活壓力普遍較小。小海就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第一份工資雖然只有1800元,但他心里還是很高興,很有成就感,有了第一份工資,他就不用家里再給生活費了。
故事1:月入六千,只剩七十
第一份薪水怎么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在地產公司工作的小露,第一個月領了六千多元工資,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數字,她也對這份薪水做了細心的規劃,但算下來,她第一個月還是成為了“月光族”。為什么還會成為“月光族”?小露表示,“寄給家里2000元,送生日禮物用了300元,衣服化妝品1500元,吃飯聚餐1500元,交通400元,購置生活用品、房租、零食1000元,最后結余70元。”
故事2:第一個月就成“負翁”
雖然領了第一份工資,但生活依然過得比較窘迫,有些職場新人沒有享受到工資帶來的經濟獨立和生活自由,馬上就成為了“負翁”。
在廣州事業單位工作的沈先生,第一份薪水是在見習期拿到的,他笑著說,領了第一份薪水基本上都用來還信用卡。“當時工資兩千多,連續兩個月都是全額還信用卡。”經濟上捉襟見肘,但生活上還是有保障,“當時工作地點在遼寧,單位包飯、包住,不用擔心吃住的問題。”相比沈先生,在一家教育機構工作的黃小姐就窘迫多了,“第一份工資只有試用期的半個月薪水,根本不夠生活開支,不僅月光,還負債了,最后還是得從家里要錢。”
不同企業新人對前輩的稱呼不盡相同
叫“老師”好,還是叫“哥、姐”好?
事業單位:“哥”、“姐”比較多
在廣州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華先生表示,事業單位一般叫前輩“××姐”或者“××哥”,有職務的就叫職務。他說,初入單位是跟著別人稱呼的,所以也不至于擔心稱呼錯前輩,讓他不高興。在機關工作的潘先生表示,有領導職務的前輩一般叫某科、某局、某書記,而非領導職務的或者比較熟悉的人就叫姐或者哥多一點。另外,也有叫“阿×”和“老×”的。
民企:“總”、“工”較普遍
在一家民企工作的張小姐表示,稱呼前輩一般是別人怎么稱呼,自己就跟著怎么稱呼,有的稱呼哥或姐,有的稱呼職位,比如李經理、李總等。“經理”、“總”這樣的稱呼在民營企業似乎是較為普遍的。
同樣在民營企業工作的陸先生表示,公司里稱呼前輩,一般會叫××哥、××姐、××總、××工(工程師)。“年輕比你大的,熟一點的就叫哥姐,比較客套一點的就是總、工。”陸先生說,“總是泛稱,一般用于領導職位,無論其職位高低。”作為銷售工程師,陸先生在單位一般被稱作“陸工”。對于稱呼這門學問,陸先生也有自己的心得。他說:“看上去老一點的就叫姐,和自己差不多的,就先請教對方怎么稱呼她好,萬一叫姐人家不高興,你可以解釋說,‘姐’表現的是一種氣場,不是年齡,這樣就可以解圍了。”
外企:英文名是首選
國內企業和單位對前輩的稱呼,更多體現的是國人對長者的尊敬。具有歐美背景的外企對前輩的稱呼,則較為輕松和平等,上級和下屬之間、同事之間,英文名是首選稱呼。在一家外資食品公司工作的陳先生表示,公司的員工習慣稱呼前輩的英文名或者昵稱,在公司里,同事們都稱呼他的英文名“Tomson”。
專家:“入鄉隨俗”是基本原則
職場新人該如何稱呼前輩?職業規劃師陳功認為,“入鄉隨俗”是基本原則,要隨所在單位大家習慣的稱呼。
陳功表示,不同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甚至差別可能還比較大。例如,許多歐美企業,注重平等、民主,等級差別不明顯,多以英文名稱呼前輩,顯示大家一種平等的關系,所以職場新人盡可放心直呼其英文名。而日資企業一般等級差別明顯,注重對上司權威的尊重,稱呼前輩最好在其姓后面加上其職位,如加藤課長,至少要稱呼加藤先生。而有些私企注重營造一種“公司即家”的比較親近的人際氛圍,所以在稱呼上可能會“稱兄道弟”。
有人會問:是否可以通過特別一點的稱呼來拉近與前輩的距離?陳功認為,特別一點的稱呼的確對拉近與前輩的距離有幫助,但他個人還是建議不要輕易這樣做。因為這樣很可能引起其他同事的嫉妒和排斥,除非在其他同事的心目中已經接受和默認了你與該前輩之間更加親近的關系。
下一篇:月入4000職場新人初級理財攻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十一黃金周白領用卡小技巧:充分利用免息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