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1、銀行理財產品也會虧損
不少人認為銀行值得信賴,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的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也自然會低。事實上,關于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有意隱瞞風險”“負收益”等事件經常出現。
2、小心募集期,會攤薄實際收益
募集期就是產品募集資金的時間。在此時間內,資金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計算。倘若時間過長,就會攤薄實際收益,所以嘉豐瑞德理財師提醒投資者,盡量選擇募集期較短的理財產品為宜。
3、預期收益并非實際收益
現今,各銀行間的競爭加劇,為此很多銀行推出各種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來吸引投資者。甚至有銀行的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達到15%左右,但是嘉豐瑞德理財師提醒預期收益并非實際收益,投資者要理性看待。
4、產品風險提示少
不少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提示少,甚至故意隱瞞產品的風險,吹大產品的預期收益。
5、銀行自發還是代銷需看清
一些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明確聲明“銀行作為投資者的代理人……”,那么投資者就要小心,一旦投資失敗,銀行不負責,這樣的產品風險比較大。
6、關注產品資金投向
產品的資金投向與風險是掛鉤的,如果投向是國債、存款、央行票據、金融債等,風險就比較低;如果投向股票、外匯、期貨等二級市場的,風險相對來說較高。嘉豐瑞德理財師建議投資者對投資方向不明,或者對投資領域不懂的銀行理財產品最好不要碰。
如何購買到靠譜的銀行理財產品首先,要確保理財產品是銀行賣的,而不是銀行代銷的與其有合作的保險公司或其它金融機構的產品。如何確保這一點呢?只要看看銀行官網上有沒有這款產品就可以了,如果是在營業廳購買,也可以讓銀行工作人員在電腦上給你展示,是從該行官網購買的理財產品。那為什么要買銀行自營產品?近年來銀行員工私自勾結外部人員售賣非銀行自營產品,結果導致不法分子卷款而逃的案例不在少數,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即使是基金類產品也不適合在銀行購買,手續費要遠高于第三方代銷公司及基金公司本身。
其次,對于保守型投資者來說,凈值類及結構類理財產品不要去碰。凈值類產品是指沒有預期收益率、沒有封閉期可以隨時贖回、凈值定期變動的理財產品,結構性產品通常掛鉤股票、指數、黃金等高風險標的,這兩類產品的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結構性產品,收益很可能遠低于預期值。如果還是不懂什么是凈值類和結構類理財產品,那么去問銀行的理財經理,這一點他們一般不會隱瞞的。
第三,風險等級為一級和二級的理財產品一般可以放心購買,三級以上要謹慎。理財產品分為五個風險等級,R1級風險很低,一般可以保證收益,R2級風險較低,一般是比較安全的非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但是R3級以上就不能確保本金及收益了,購買此類產品不如去買基金和股票。
其實,任何理財產品都有風險,區別就在于風險的高低,銀行理財產品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在購買之前也要長點心眼,不能聽信銀行方面的單方面說辭。只要不貪圖高收益、不買不熟悉的理財產品,一般都不會發生風險事件。
下一篇:她今年已大漲25%,但你還有上車機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金鑰匙理財產品怎么樣金鑰匙理財產品安全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