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2017年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由升轉降
最近一個月來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在4.4%左右徘徊,超5.0%的產品有所減少。小編了解到,6月份年中大考以后,銀行理財收益率出現小幅波動。8月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更是出現自去年年底以來的首次下降。然而進入9月,銀行又將面臨季末考核壓力,銀行的資金壓力會逐漸增大。業內人士認為,銀行流動性資金緊張,越是缺錢,攬儲現象就越是明顯,9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或小幅走高。
首現下降 后續或走高
其實,6月“年中大考”后,銀行理財收益率基本進入穩健區間。據融360最新統計數據顯示,8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迎今年首跌,較上月下降0.02個百分點至4.41%。其中,保本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81%,與上月相比上漲0.07個百分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82%,下降0.06個百分點。
雖然收益率下跌,但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的熱情不減。8月銀行理財產品共發行13306款,較2017年7月份增加1693款,上升14.58%,發行數量創一年來新高。其中,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13047款,上升15.05%;外幣理財產品發行259款,下降5.13%。
7月央行超量投放MLF,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流動性壓力,資金面有所放寬。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介紹,上半年各類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上漲,得益于貨幣市場利率水平整體上升。而近期受資金端成本上升及同業理財收縮影響,未來銀行理財發行量及規模增速將放緩。
伴隨著9月的到來,第三季度銀行MPA考核逐漸逼近,與7月8月份相比,銀行資金壓力會逐漸增大。銀行流動性資金緊張,預計9月份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或小幅走高,不過上漲空間并不大。
收益倒掛 選擇需謹慎
一般來看,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期限越長、收益越高,投資者以損失流動性來換取更高的收益。但小編注意到,今年銀行理財市場收益倒掛現象持續了很長時間。
從具體數據來看,8月份,3-6個月理財產品83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5%;6-12個月理財產品772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40%;12個月以上理財產品6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6%。小編查詢各大銀行在售理財產品收益,如民生銀行在售的“非凡資產管理系列”,收益最高的為5.00%期限為126天,而期限為181天的收益僅為4.15%。
一直以來,銀行的中短期資金相對緊缺,且銀行對未來收益走勢并不看好,所以不愿意為長期理財產品支出更多成本。目前理財產品的收益相對穩定,且大多集中在4%-5%之間。因此,需要提醒市民的是,理財產品并非收益越高越好,結構性理財預期收益高,單收益未必能拿到手,一旦遇到收益超5.5%的理財產品需格外謹慎。
業內人士建議,購買理財產品不能光看預期收益,同樣需要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風險等級為2級的理財產品雖然名義上不保本,但是真正虧損的情況極其罕見,只要不是結構性理財,基本上都能達到預期收益率,而且收益要遠高于保本理財。
此外,不同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特點也不盡相同,市民“薅”準羊毛同樣重要。首先,城商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最高,發行的大多是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適合普通投資者;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私銀客戶和高凈值客戶理財、風險等級在3級或以上的理財比例較大,適合能承受一定風險的市民選擇。
下一篇:夫妻理財案例90后小夫妻如何理財買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小城市80后白領夫妻理財規劃案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