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報酬權是指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律關系,履行勞動義務,由用人單位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及勞動力價值支付的報酬。一般情況下,勞動者一方只要在用人單位的安排下按照約定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勞動者就有權要求按勞動取得報酬。勞動報酬權是勞動權利的核心,它不僅是勞動者及其家屬有力的生活保障,也是社會對其勞動的承認和評價。勞動報酬包括工資和其它他合法的勞動收入,是勞動者用自己付出的勞動所換來的物質利益。所謂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工資是勞動者的勞動收入,分為:計時工資、計件工資、津貼、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目前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權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工資、工資低于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不依勞動法規定支付加班加點的工資。
拖欠工資
拖欠勞動者工資現象比較普遍和嚴重,其中拖欠農民工工資更為突出,主要發生在建筑施工企業和餐飲服務等企業。據統計,近年來70%以上的工人群體性事件因拖欠工資問題引起。造成拖欠工資的原因:一方面法律法規對拖欠工資的企業處罰太輕。一般情況下只要求用人單位補發工資,嚴重一點的也只是對用人單位加罰拖欠工資25%的補償金;另一方面我國還沒有專門統一的工資法對此進行規范,雖然不少地方有工資立法的準備,但當前總體上講法律依據還是有些不足;再一方面勞動部門對隨意克扣、拖欠、壓低工資的企業處罰不夠堅決,處理的時間過長。建議執法部門從源頭上預防拖欠勞動者工資的發生,加強勞動保障的監察執法,普遍建立舉報制度,嚴厲查處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事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建立欠薪保障機制,墊付被拖欠的勞動者工資;應加快統一工資法的立法進程,加大追究惡意拖欠勞動者工資者的法律責任,切實用法律為勞動者撐起一片天空,使治理欠薪問題盡快走向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從根本上維護和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
所謂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的工作時間內履行正常勞動義務的情況下,由其所在單位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包括工資、獎金、津貼,但不包括加班費,通過補貼伙食、住房等支付給勞動者的非貨幣性收入也不能包括在最低工資標準內?!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但目前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還應重視。用人單位用“計件制”計算工資來規避最低工資保障制度。例如,某服裝廠實行計件制,但制定的工作標準過高,勞動者出滿勤,工資都在最低工資標準之下,迫使勞動者加班加點,侵害了勞動者的最低工資保障的權利。這方面應建立統一的行業工資標準,形成對各種計件工作有一套比較科學實用的評估機制,并有相關評估機構對“計件合理性的爭議”進行科學的評定。
拖欠加班費
職場貼士:【人脈關系定律】1、不要總顯示比別人聰明。2、想釣魚,就要像魚那樣思考 。3、讓對方做主角,自己甘愿做配角。4、目中無人,讓你一敗涂地。5、常與人爭辯,你永難贏。6、鋒芒太露,下場不好。7、刺猬原則,保持適當距離。8、樹一個敵,等于立一堵墻。9、謙虛不虛偽,不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