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全面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摘要:隨著中職教育的不斷發展,中職生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中職農藝專業面臨萎縮,甚至被取締的命運。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如何優化中職農藝專業的教學模式,旨在促進中職農藝專業的有效發展。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農藝專業 教學模式
自1996年《職業教育法》實施以來,職業教育得到了蓬勃發展。2005年,中等職業學校開始大幅度擴招;2007年秋季,90%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得到了政府資助,進一步加快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但是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中等職業學校農藝專業的招生數量在逐年減少,有些中等職業學校甚至取消了這門課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農業高等院校農藝專業的招生數量節節攀升,成為新的招生熱點。對于這種現象,中等職業學校農藝專業如何應對呢?
大多數家長和學生一聽到中等職業學校的現代農藝專業,首先聯想到的就是學習種田、種菜。家長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吃苦,不希望他們和田地打交道,并且認為這個專業沒有發展前景,這也是中等職業學校農藝專業教師面臨的最大難題。如何打破這一教學困局呢?筆者認為,中等職業學校農藝專業的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度。
一、多層次提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專業認同度
中等職業學校農藝專業教師應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狀態,以及選擇農藝專業的原因。針對學生的情況,筆者將學生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學生具有強烈的升學愿望,他們選擇農藝專業的原因是認為今后參加技能高考,農藝專業的升學率較高。這類學生的學習內動力較強,并愿意為農藝專業學習付出努力。面對這類學生,教師要做的工作就是讓學生明白:學好專業知識、練好技能操作,是他們升學的必經之路。當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后,他們就會從思想上解除疑惑,提高對農藝專業學習的認識。
第二類學生本身不認同農藝專業,只是迫于父母的壓力,不得不選擇農藝專業,而且自己不準備參加升學考試。對于這類學生,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引導這類學生:首先,隨著“互聯網+”農業、智慧農業的興起,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國家頒布的一些關于農業的政策,認識農藝專業的前景。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筆者組織實踐活動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進行:在第一階段,讓學生收集身邊的農業致富帶頭人的信息;在第二階段,讓學生訪問農業致富帶頭人,了解他們的發展模式、國家的政策支持、未來的發展前景;在第三階段,筆者開設了創業規劃課程,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家鄉的實際情況,自主討論、設計并展示創業計劃。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農藝專業的目的是什么,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什么幫助。教師只有從思想的源頭出發,才能真正解決農藝專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二、多渠道增強中等職業學校農藝專業課程趣味性
長陽職教中心給每個農藝班級都劃分了一畝試驗田,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及學生在試驗田中開展了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如十月份,我們體驗了除草、收田、鋤田等活動,為土豆的播種做好準備工作;十一月和十二月,我們完成了地膜土豆的播種,而且在播種過程中,我們鞏固了土豆屬于變態莖、植物的礦質營養、生長環境等相關知識點。第二年的四月,我們收獲了土豆,并全部售出,賺取了一千多元的班費。這樣的體驗活動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長陽職教中心還開設了實訓課程,包括嫁接、扦插、種子的活力檢測、顯微鏡的使用和觀察等。為了解決枝條問題,筆者將每月放假歸來的第一天固定為嫁接訓練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將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種子的活力檢測與現有的課程結合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學到東西。此外,筆者還爭取了讓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如2016年,筆者帶領學生承包了一家茶葉公司的扦插任務,讓學生將知識真正應用到了生產實踐中。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學生認識到了農藝專業的趣味性,并為其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
除了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學生還可以通過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因此,中等職業學校農藝專業教師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立足當地生產實踐,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教學相結合,從而促進農藝專業的發展。
下一篇: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改革探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數學教學改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