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毛概考試題目一般比較理論化,這就需要同學們對課本上的知識比較熟悉和了解。下面來看看職場百科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毛概考試試題,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0.5分,共25分)
1、毛澤東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第一個標志性的重要理論成果是( B )。
A、《論人民民主專政》 B、《論十大關系》
C、《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D、《關于目前的形勢與任務》
2、1956年4-5月,毛澤東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最高國務會議上作的《論十大關系》 報告中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這表明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 B )。
A、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
B、開始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C、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合中國的路線
D、已經突破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束縛
3、《論十大關系》的發表標志著( C )。
A、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 B、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C、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良好開端 D、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始
4、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系》的報告中確定了黨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基本方針是( B )。
A、工業化建設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B、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C、從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D、以農立國為主
5、成為全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先聲的文章,是毛澤東的 ( D )。
A、《論人民民主專政》
B、《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C、《紀念孫中山先生》
D、《論十大關系》
6、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系統地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的報告是( C )。
A、《黨的八大報告》
B、《論十大關系》
C、《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D、《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
7、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D )。
A、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
B、我國國內已經居于主導地位的是人民內部矛盾
C、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求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之間的矛盾
D、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敵我矛盾
8、毛澤東強調,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是( C ),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把全黨的注意力轉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
A、民主
B、法治
C、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D、正確處理敵我矛盾
9、實現( D )是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必要條件。
A、集體化 B、農業化 C、現代化 D、工業化
10、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論述的第一大關系是( B )。
A、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
B、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
C、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
D、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
11、毛澤東提出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以下不正確的是( C )。
A、以工業為主導
B、以農輕重為序
C、以就業為導向
D、以農業為基礎
12、在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時期,以下哪一項不是由毛澤東提出的思想。( B )
A、統籌兼顧,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
B、注意發展手工業和農業多種經營的思想
C、“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思想
D、“兩條腿走路”的方針
13、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 B )
的強國。
A、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科學技術
B、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
C、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教育
D、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教育
14、黨的( C )提出了即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
A、七屆二中全會
B、九大
C、八大
D、十一屆三中全會
15、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時期,黨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關鍵在于( D ),要實現重點發展,迎頭趕上的科技發展戰略,努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A、工業現代化 B、農業現代化 C、國防現代化 D、科學技術現代化
16、“兩種勞動制度,兩種教育制度”,一種是全日制的勞動制度,全日制的教育制度;一種是半日制勞動制,半日制的教育制度(即半工半讀),這是( C )提出來的。
A、毛澤東 B、周恩來 C、劉少奇 D、陳云
17、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時期,( B )提出了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的觀點,強調要加強和改善黨對知識分子和科學文化工作的領導,善于團結廣大知識分子,使得他們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服務。
A、毛澤東 B、周恩來 C、劉少奇 D、陳云
18、黨的( B )改變了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錯誤地認為在社會主義建成以前,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始終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A、八大 B、八大二次會議 C、九大 D、九大二次會議
19、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提出,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 C )。
A.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問題
B.將落后的農業國建設成為先進的工業國的問題
C.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問題
D.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問題
20、“階級斗爭基本結束,但沒有完全結束”出自( D )。
A、《不要四面出擊》 B、《論聯合政府》
C、《論十大關系》 D、《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21、 1955年底在黨內首先提出如何以蘇聯經驗為戒,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問題的是 ( A ) 。
A、毛澤東 B、周恩來 C、陳云 D、鄧小平
22、 1956年毛澤東發表的《論十大關系》成為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先聲,文章中提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 B )。
A、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B、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
C、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D、“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
23、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方面最重要的貢獻是( A )。
A、對當時和其后一個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條件的階級狀況、社會狀況及國情的判斷、主要矛盾和黨的主要任務的分析是基本正確的
B、提出了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思想
C、提出了加強執政黨建設的思想
D、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的方針
24、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時期,( C )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既有計劃性又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主張。
A、陳云 B、鄧子恢 C、劉少奇 D、鄧小平
25、在1956年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周恩來對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的表達是 ( C )。
A、小資產階級 B、民族資產階級
C、知識分子的絕大部分己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D、大資產階級
26、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提出的戰略目標是( A )。
A、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的現代化
B、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
C、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現代化
D、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7、傅雷在一份家書中說,毛主席“從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七日就在全國省市委書記大會上提到百家爭鳴問題,二月底的最高國務會議更明確的提出,這次三月十二日對我們的講話,更為具體??他再三說人民內部矛盾如何處理對黨也是一個新問題”。這份家書的寫作時間應為( D )。
A、1956 B、1957 C、1958 D、1959
28、20世紀50年代,我國提出了建設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的戰略目標,其中四個現代化是指( D )。
A、工業、農業、商業和交通業 B、工業、農業、商業和科學技術
C、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 D、工業、農業、國防和交通業
29、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途徑是( C )。
A、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 B、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C、依靠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力量 D、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 30、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 D ) 。
A、人民大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殘余勢力的矛盾
B、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
C、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D、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31、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一文中指出的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應是( C )。
A、個人利益是第一位的
B、集體利益是第一位的
C、兼顧三者的利益
D、只要國家利益實現了,個人利益自然而然得到滿足
32、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關于知識分子問題會議,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 C )。
A、“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B、“攀登科學技術高峰”
C、“向科學進軍”
D、“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33、新中國建國初期,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的主要來源是( D )。
A、解放區的公營經濟
B、對民族工商業的改造
C、接收帝國主義在華企業
D、沒收官僚資本
34、下列毛澤東的重要講話,按時間排列前后順序正確的是( B )。
①“對人民鬧事,要采取完全新的方法。對犯了法的人,應該按照法律程序處理。其他的人,應該說服教育,不要開除”
②“改造十人以上的私營工廠,可能不要十年,也許只要七年。明年一定要比較穩,后年大進一步”
③“許多新產品都是出在沿海工廠,可見沿海工廠作用很大,應充分利用”
④“現在是要過土改一關,我希望我們大家都和過戰爭關一樣也過得很好”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35、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工業化道路最重要的問題是( B )。
A、處理好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
B、 處理好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
C、 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D、 處理好工業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關系
36、陳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改善社會主義經濟管理體制的思想是( C )。
A、“一化三改” B、發揮中央、地方、企業三個方面的積極性
C、 “三個主體、三個補充” D、“兩參一改三結合”
37、1956年4月,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的重要講話,正式提出了( C )。
A、探索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任務
B、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任務
C、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
D、探索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道路的任務
38、正式宣布把我國建設成四個現代化強國的會議是( C )
A、中共八大 B、中共七屆三中全會
C、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39、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 D )。
A、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B、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C、社會主義工業化與小農經濟的矛盾
D、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之間的矛盾
40、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中共中央領導集體開展了一次廣泛而深入的對經濟工作的調查研究,其理論成果就是( A )。
A、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的形成
B、《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形成
C、中共八大政治報告的形成
D、“雙百”方針的形成
41、中共八大確定的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是( A )。
A、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堅持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B、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C、建設規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
D、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
42、《論十大關系》的報告提出共產黨和其他民主黨派要實行( B )的方針。
A、“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B、“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C、“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D、“統籌兼顧,適當安排”
43、《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毛澤東提出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是( D )。
A、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堅持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B、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C、建設規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
D、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農輕重為序
44、毛澤東提出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方針是( D )。
A、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B、反對大民族主義、地方民族主義
C、打擊國內外敵對勢力陰謀分裂祖國的勾當
D、民族平等、團結互助
45、毛澤東提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科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的方針是( C )。
A、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B、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C、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D、不要四面出擊
46、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論點,被概括成為( B )。
A、“階級斗爭擴大化”的理論
B、“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C、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
D、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
47、我國把私人資本主義企業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性質企業采取的形式是( C )。
A、國營經濟
B、合作社經濟
C、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D、合資經濟
48、1970年4月,我國( D )。
A、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B、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C、成功發射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
D、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49、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根本政治條件是( A )。
A、堅持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
B、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C、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
D、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50、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起點是( C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國民經濟恢復任務的完成
C、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二、 多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51、改革開放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主要有(ABCD)。
A、忽視生產力發展 B、機械地理解馬克思主義
C、照搬蘇聯經驗 D、混淆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和體制的區別
52、毛澤東指出,從建設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到建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至少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時間,這是由于(ABCD)。
A、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特殊歷史條件決定的
B、我國的現實狀況決定的
C、我國現代化建設所處的國際環境和時代特點決定的
D.社會發展的自身規律決定的
53、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在經濟體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 ABCD )。
A、“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
B、消滅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
C、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
D、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重視價值規律
54、毛澤東指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的性質和解決方法分別是( BD )。
A、前者是分清是非的問題,后者是分清敵我的問題
B、前者是分清敵我的問題,后者是分清是非的問題
C、前者采用專政方法,后者采用民主方法
D、前者采用民主方法,后者采用專政方法
55、毛澤東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所謂民主方法是指( ABD )。
A、 討論的方法 B、說服教育的方法
C、 大鳴大放的方法 D、批評的方法
56、針對人民內部矛盾在具體實踐中的不同情況,毛澤東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方針,下面是正確的是( ABCD )。
A、對于思想政治領域的人民內部矛盾,實行“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
B、 對科學文化領域里的矛盾,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C、對于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矛盾,實行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D、對于民族之間的矛盾,實行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方針
57、劉少奇同志提出實行“兩種勞動制度、兩種教育制度”是指( ABCD )。
A、 全日制的勞動制度 B、全日制的教育制度
C、 半工半讀 D、半日制的勞動制度
58、《論十大關系》從十個方面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重點把握的重大關系,這些關系涉及以下哪些問題?( ABCD )。
A、國防建設
B、思想文化生活
C、中國工業化道路
D、政治生活
59、毛澤東認為,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盡可能地克服消極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極因素
為積極因素,這是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的需要。這里講的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BCD )。
A、社會主義的因素和資本主義的因素
B、國內的因素和國外的因素
C、黨內的因素和黨外的因素
D、直接的因素和間接的因素
60、人民內部矛盾包括( ABCD )。
A、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
B、民族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
C、工人階級內部矛盾
D、工人、農民同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
61、關于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轉化問題,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BCD )。
A、對抗性的矛盾如果處理得當,可以轉化為非對抗性的矛盾
B、人民內部矛盾如果處理不當,也可能發生對抗
C、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觀的
D、一般情況下,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
62、中國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階段是在( AB )。
A、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B、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初步確立后
C、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后
D、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63、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 ABCD )。
A、為后來社會主義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
B、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
C、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
D、為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各種矛盾提供了基本理論的依據
64、毛澤東提出的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A、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同時并舉
B、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時并舉
C、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并舉
D、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同時并舉
ABCD )。
65、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還提出了其他哪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論觀點?( ABCD )
A、關于知識分子工作的思想
B、“兩步走”的發展戰略
C、“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設想
D、關于經濟建設方針的思想
66、陳云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設想,包括( ACD )。
A、在工商業經營方面,國家經濟和集體經濟是工商業的主體,一定數量的個體經濟是補充
B、在對外交流方面,自力更生是主體,引進技術是補充
C、在社會主義的統一市場里,國家市場是主體,一定范圍的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是國家市場的補充
D、在生產計劃方面,計劃生產是工農業生產的主體,在許可范圍內的自由生產是補充
67、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在于( ABCD )。
A、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
B、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
C、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
D、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理論準備
68、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過程中,我們創造的建設成就為之后的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主要表現在( ABCD )。
A、我們現在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這個期間建設起來的
B、基本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C、培養了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積累了經濟文化建設方面的寶貴工作經驗
D、經濟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69、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經驗教訓在于( ABCD )。
A、必須堅持對外開放,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
B、必須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
C、必須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探索符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道路
D、必須從實際出發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不能急于求成
70、下列屬于毛澤東提出的重要理論觀點的是( BD )。
A、建立“適合于我國情況和人民需要的社會主義的市場”
B、“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
C、“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
D、“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
71、集中體現毛澤東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理論成果的著作有
( CD )。
A、《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B、《論人民民主專政》
C、《論十大關系》 D、《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72、毛澤東強調通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要造成一種政治局面是( ABCD )。
A、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B、又有紀律又有自由
C、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 D、生動活潑
73、1957年2月,毛澤東在擴大的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強調指出( ABCD )。
A、社會主義社會充滿著矛盾
B、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
C、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得到解決
D、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74、下列關于社會主義矛盾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BCD )。
A、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
B、社會主義存在階級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兩種矛盾
C、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階級矛盾基本結束,但還沒有完全結束
D、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自身得到解決
75、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AB )。
A、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B、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
C、敵我之間的矛盾
D、人民內部之間的矛盾
76、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的在經濟方面應處理好的關系有( ABCD) 。
A、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
B、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
C、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
D、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以及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 77、中共八大的主要貢獻是( ABC )。
A、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
B、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C、強調健全黨內民主集中制
D、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78、20世紀50年代,反映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的理論成果有( ACD )。
A、提出探索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
B、開始重新認識什么是社會主義
C、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
D、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79、1956年,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任務,其背景是( ACD )。
A、經濟建設上學習蘇聯的做法,這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同樣又是一個缺點,缺乏創造性
B、蘇聯模式顯示了它的威力
C、經過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踐,已經積累了進行建設的初步經驗
D、蘇共二十大,暴露了蘇聯模式存在的缺點和錯誤,必須引以為戒
80、毛澤東把社會主義劃分為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是( AB )。
A、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 B、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
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D、共產主義階段
三、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81、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主要是學習蘇聯經驗,這在當時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證明,照搬照抄蘇聯模式符合中國國情。( × )
82、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完成以后,國內的社會矛盾和階級關系發生重大的變化,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完全徹底地解決了。( × )
83、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進行過專門的論述。( × )
84、斯大林在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長期不承認社會主義存在矛盾,在實踐中
造成了嚴重后果。( √ )
85、波匈事件對我國的影響,是毛澤東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背景。(√)
86、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劃分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是兩類性質相同的矛盾。(× )
87、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屬于敵我矛盾。( × )
88、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毛澤東明確提出要求一條有別于蘇聯的中國工業化道路。( √ )
89、社會主義道路初步探索的成就表明,社會主義建設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各個國家應該根據自己的國情,獨立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
90、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要全盤否定和拋棄資本主義創造的一切成果,也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不同資本主義發生任何聯系。( √ )
91、實踐證明,無產階級政黨在執政以后,必須認真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原則,反對個人崇拜,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保證黨的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
92、抗美援朝戰爭、蘇共二十大、社會主義陣營解體都發生于新中國成立后的前七年,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發生了重要影響。( × )
93、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仍然存在著對抗性的矛盾。( ×)
94、新舊民主革命的根本區別在于革命任務不同。( × )
95、中共八大提出應該著手系統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法制。( √ )
96、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毛澤東和黨的其他領導人提出的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正確觀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 × )
97、1964年12月,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正式宣布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的現代化目標( √)
98、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特點是又相適應又相矛盾。( √ )
99、黨的八大三次會議改變了八大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是導致后來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重要原因。( × )
100、20世紀50-60年代,鄧小平提出了要建立“適合于我國情況和人民需要的社會主義的市場”的思想。( × )
101、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鄧小平提出了關于整頓工業企業,改善和加強企業管理,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等觀點。( √ )
102、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劉少奇提出了使社會主義經濟既有計劃性又有
多樣性和靈活性的主張,以及按經濟辦法管理經濟的思想。(√ )
103、 毛澤東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重農輕為序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 × )
104、毛澤東提出以工業為主導,把重工業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以逐步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基礎工業體系和國防工業體系。( √ )
105、1958年,毛澤東提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
106、《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明確提出了以蘇為鑒,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 ) 107、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劃分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是兩類性質完全不同的矛盾。(√ )
108、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的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 )
109、毛澤東提出的“兩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全面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第二步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中國走在世界前列。( ×)
110、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的目標。(√)
下一篇:江蘇2016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試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毛概考試試題與答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