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高考結束了,考生可以松一口氣了,家長的緊張才剛剛開始。未來一個月內,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報考志愿。
作為生涯咨詢師,我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咨詢者,咨詢關于職業生涯發展的問題,我卻發現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共同的困惑:大學志愿沒報好,或者專業不理想,或者學校沒選好,導致職業發展多年都翻不過來身,總是受挫,甚至在三、四十歲的時候還在糾結要不要重新開始學習一個新專業。
高考還在對很多中國家庭產生著巨大影響,那么,怎么報考才能更好地為未來職業的發展助力呢?這個問題,不同領域的專家都有自己的看法:選專業、選學校、選城市,根據知名度、學術水平、校友情況等等,這里,我從生涯發展的角度講三點重要的注意事項:
第一:興趣為先。
這是最重要的標準。沒有什么比興趣還能讓一個人產生巨大的熱愛,進而可以有動力努力學習。很多人選專業的時候要么完全不知道該怎么選,要么就是聽了家長、老師的勸告,根據當前最熱門的職業,去猜想與之相關的專業。且不說根據職業來選擇專業是否功利,單說這樣的判斷邏輯就有很大的誤差:熱門專業在不同城市有不同表現,一線城市的金融、互聯網不一定適用于二三線城市;熱門專業的佼佼者不一定是基于對應的專業,比如教育培訓行業的老師們,很多都不是師范類院校的。真實的情況是:很多大學的專業設置也是在“跟風”,跟社會發展之風,如此這般,家長怎能判斷的準呢?
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所謂熱門,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未必熱門,4年時間,一個行業完全有可能從中興走向衰退,你看看現在最著名的公司歷史就知道了。
這怎么辦?以不變應萬變。上大學,學的不再是知識了,知識是一種迅速迭代的東西,在哪都需要學,方式不再是在課堂上了。而大學這一人生重要的階段,最需要培養的就是發展興趣,拓展視野,提升能力。由此,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專業的選擇自然就是最靠譜的了。
興趣如何判斷?有幾種方式:
1、測評。這是最快,相對準確度比較高的。可以關注“新精英做自己”微信號,里面有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根據得出的結論,輸入相應代碼,還可以得出相關結論。根據測評結果,可以和學生本人進行討論,綜合分析其他方面信息,來選擇志愿。
2、專業訪談。如果學生有了大致的興趣傾向,就可以安排相關專業人士進行訪談,比如在讀大三、大四的大學生,相關行業的3年、5年從業者,有了直觀體驗,再選專業也會準確一些。
3、進行專業的生涯咨詢,通過性格、興趣、表現等,結合大學專業信息和職業信息,進行有傾向的考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在的職場已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平庸和卓越的區別,賣肉夾饃可以賣到清華講堂上,賣性用品可以賣到知名房地產公司,做教育培訓的也可以做手機,真的沒有什么不可能,關鍵是:作為家長,是否能讓孩子在大學這個重要階段發展興趣,為未來開啟重要起點。
第二個重要標準:開放度。
很多人會說,在應試教育之下,孩子們十幾年如一日地讀課本,準備考試,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里,這該如何去選啊?是的,這樣的情況確實不好選,甚至連測評的結果也不一定是準確的,因為學生本人沒有真實的體驗,就不會有真實的傾向,測評怎么能測出來呢?
坦率地說,這樣情況下是不會選出準確的感興趣專業。那就退而求其次,在大學期間發現興趣,進而發展興趣。這時候選擇學校就比選擇專業重要的多了。曾經有一個大學生來找我咨詢,她在香港讀書,讀了一個非常理工,非常容易就業的專業,但是她自己并不喜歡,她喜歡社會人文類的專業,碰巧所在大學沒有,于是就想向我咨詢,如果轉學到美國,讀哪個專業更合適。我只給她一個建議:選擇那些可以隨意轉專業,并且是一所有各類人文社科專業的開放度高的大學,在這個前提下,在考慮排名之類的情況。
很多人有類似的情況:因為物理好,選了一個聽得懂的與物理相關的專業:電子、信息工程、熱能、建筑……結果發現自己并不喜歡,但是轉專業受限,專業課很難,技術性很強,就這樣的接受了。一接受,就是一輩子。這里面有自己的原因,很多時候還和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對于興趣,有兩個很容易劃分的維度:喜歡和人接觸,還是喜歡和事物接觸;喜歡做一些抽象的思考,還是喜歡具體的操作。根據這個大概就能根據職業維度進行專業的對應選擇了。如果對自己的興趣有些模棱兩可,也沒關系,先選幾個最中意的,然后選擇開放度高的學校和專業,進入大學后進行調整。
什么是開放度高的學校呢?有相對健全的各類學科體系的綜合類大學;有比較開明的轉專業機制;有比較方便的旁聽、二專業輔修機制。什么是開放度高的專業呢?比較基礎,未來對接不同職業的可能性比較大。當然,還要注意,最好是選擇一些高校比較多的,發展比較好的城市,這樣也在為開放度做準備。
第三點,選擇是短暫的,能力提升是持續的。
這最后一點最重要,我見過很多人在大學畢業之后不再從事與所學專業一致的職業,并且職業發展很好。畢業后不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這說明所學專業并非自己喜歡的,而且在大學期間沒有機會重新選擇,但是他們的能力很強,以至于可以進入職場后重新選擇。
報考志愿或許只是這個炎熱夏季讓人心煩氣躁的一件事,但是在拿到通知書那一刻,你一定要知道:錄取你的這個學校和專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這樣的環境里如何利用四年時間充分提升自己。
如果你已經被應試教育了十幾年,你準備怎么改變自己?不再以成績為導向,不再以老師要求為導向,不再以周圍人的評價為導向。因為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要打開視野,看到除了課本之外的世界;要提升能力,適應社會,適應未來的職場;要建立自己價值觀,探索自己想要的,喜歡的,和熱愛的。這些才是高中畢業生在未來4年里最需要做的,這些才是無論怎么報考,結果如何,都是要思考的問題。
如此,當有這樣的信念,高考就絕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一個重新建構生命歷程的開始。你會感謝高考,讓你開始獨立;你會感謝高考,開啟一段生涯;你會感謝高考,可以創造可能。
下一篇:應屆生必看:你可能不知道的就業形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學生如何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