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向陽生涯專稿
中國員工轉行意愿全球最高?竟有七成雇員想轉行?為什么中國員工對轉行如此躍躍欲試,如此“不穩定”?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向陽生涯CCDM職業規劃師洪向陽認為,快速發展變化的中國社會經濟,以80后、90后員工為主的新生代雇員群體成為職場主力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新聞背景:
據南方日報近日報道,四家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聯合在全球進行的調研顯示,有七成中國員工欲在5年內轉行(轉換行業、專業及公司)。此水平遠高于美國的48%和全球平均水平57%。在行業中,IT業想轉行的員工比例最高,占78%,物流業77%,工程技術行業76%;在年齡上,80后的比例為74%,70后為70%,60后為46%;在城市中,上海最高,78%的員工都想轉行,廣州75%,北京74%。
中國職場掠影:怎一“急”字了得
中國正在急行軍。經濟發展要快,企業成長要快,年輕人的成長也必須得快。身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職場雇員們又怎能慢下來呢?多少人還能十年、甚至數十年為一家企業服務,或者在一個崗位上深耕細作,干一輩子?跳槽、加薪、轉行,難道不是快速成功的捷徑么?
CCDM職業規劃師洪向陽認為,七成中國雇員想轉行,這個數字其實也并不奇怪,不妨先來看看以下這些社會現象和心態:
過快生長的中國城市
城市化的進程猶如另一場“大躍進”。當然,相對于中國其他城市,北上廣深更像打了催長素。過快生長的城市需要一支龐大的建設者,于是形成了同樣龐大的就業市場。就業機會每天都在吸引各色各樣的人到此打拼,職業人的流動性加快,個人發展在這些高速發展的城市里,必須是快速且嬗變的。而快速多變的城市在創造機會的同時,也增加了動蕩不安的風險,增加了人們選擇的成本。比如,在北上廣,很多外來的打工者們是走還是留,是一個糾結了很久的問題。
躁動不安的新生代
80后、85后、90后大批進入職場,也許你還沒意識到,但他們已經成為職場上的新生代和主力軍。但是,年輕的一代往往是動蕩的一代。從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來說,30歲以前通常是職業生涯探索期和職業確立的修正期。理論上說,此時大部分年輕人應基本完成職業探索,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思考后,確立清晰的職業定位,以此為中心累積技能和經驗,達到穩定、長期的發展。而現實卻是,很多的年輕人沒有完成職業探索,依然在盲目地跳槽、轉行,就像“試錯”一樣,用犯錯為代價,尋找適合自己工作。
當然,我們的70后也不輕松,有一批人已步入或提前步入中年危機。都說35歲是“職場生死線”,如何跨過去,怎么才能跨得好,是他們焦慮的難題。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壓力,讓他們心力交瘁,失去重心,時刻想要突破“天花板”,卻又找不到方法,先亂了陣腳,不能在原先的平臺突破,就考慮著“換跑道”。
社會重壓下的雇員之痛
社會重壓下的中國雇員很累。以IT行業為例,這個行業不錯,就業機會也比較多,但是身在其中的雇員們幸福感卻很低。編程人員叫苦不斷:幾年過去,還在做個小程序員,看不到發展的希望;日夜加班,身體不堪重負;淘汰率高達50%,業內人士戲說做IT跟當模特一樣,都吃的是“青春飯”;由于工作環境相對單一封閉、人際交往少,很多人在這個行業中長期處于單身狀態,甚至造就了聞名全國的“張江男”。
這只是中國雇員低幸福感的一個縮影。其實,不只是IT行業有“IT民工”,媒體行業也有“新聞民工”,人們普遍深陷危機感,失業、裁員、減薪、淘汰……每一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專家建議:轉行不是“幸福密碼”
種種社會現實影響著職場雇員的心態。然而,從個體的角度而言,如此之高的轉行意愿,最本質的原因就是個人發展中職業生涯規劃的缺位。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的職業規劃教育相比,中國的教育體系中長期缺乏職業規劃教育,缺乏職業規劃意識是中國職場人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個人職業發展的迷茫和不確定,使得中國職場人難逃高轉行率的“魔咒”。
如何才能根本解決職業生涯發展的混亂與迷茫?向陽生涯CCDM職業規劃師洪向陽指出,重點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職業規劃意識應從學生時代樹立。
從初中到大學這一階段,是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探索階段,需要在學習不斷成長,在學習和課余生活中發現自己的興趣、能力及價值觀雛形。這些是構成最初的職業選擇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國,學生時期,個人面臨選擇時多半被“家長包辦”所替代,或者因為自己缺乏自我探索意識而忽略掉,直到擇業時才慌張的發現自己對此一片茫然,職業探索期被推后了五六年,甚至十年,職業規劃更是“遙遙無期”。因此,早一點認識到好的前途是規劃出來的,能大大減少后期的職業波動。
其次,擇業以興趣和能力做基本導向。
擇業是一門需要高智慧的學問。像IT、工程技術類的工作,專業度較高,需要的專家型人才比重會比較大,但其實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往這個方向發展,可能只是因為當初上大學選了這個專業,擇業時便順延了這個方向。等工作一段時間后,很多人發覺自己并喜歡眼前的工作,此時就只能重新尋找“合適”自己的工作。要避免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從職業興趣、能力特長和職業價值觀三方面著手,重新對自己得職業進行定位。
向陽生涯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職業規劃越早做越好,減少轉型風險和機會成本,自己解決不了,就尋找專業的職業規劃機構進行咨詢,切莫陷入不停“轉”的漩渦中。
最后,不要把轉型當成“解藥”
轉型不是解決職業發展問題的“解藥”,更不是“幸福密碼”。除非你已經做好了全面的職業規劃分析,也對自己當前的問題有透徹的了解,轉行才是理性的。不少人工作年限不長,但是從事過的行業不少,羅列出的公司一大串,這樣的職業經歷對個人職業發展很不利,職業經驗和技能累積不是正向累積。轉行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跨度越大風險也越大。找尋你職業問題的病因,做好職業規劃,這才是有效的“藥方”。
總之,不論你在哪個行業,哪個城市,哪個國家,也不論你是90后,80后還是70后,身處這樣的時代,成功的機會很多,付出的代價也更多。做好職業定位和職業規劃,才能減少波動,化解風險,找到屬于你的“幸福密碼”。(完)職場貼士:盡管你現在不是老板,但你一定要以老板的心態做事,直到有一天,你也成為老板。
下一篇:影響個人職業前景的九個壞習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銀行業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書范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