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職場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最近網(wǎng)絡(luò)上最殘酷的話題莫過于“釣魚”了——上海某白領(lǐng)好心載客卻上了“釣鉤”的當,被交通執(zhí)法大隊以非法運營之名扣車罰款,怒誓將官司打到底;另一位“被釣”孫姓司機亦不服判罰,自斷手指以表清白。
這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寒心——我們會不會成為待釣的魚?下一個上鉤的會是誰?于是,有私家車主在車窗上貼出紙條:“本車拒載一切釣魚搭載求助:溺水、中風(fēng)、臨產(chǎn)……尤其是胃疼的!”看來“釣魚”事件已經(jīng)教會我們,若不能兼濟天下,至少要明哲保身。
不由想到一本暢銷商戰(zhàn)小說《圈子圈套》,書中描繪了充滿陷阱的職場和步步為營的職場人,每個人似乎都是誘餌,又隨時可能成為上鉤的魚,游走在誘惑與提防之間,最后能成功的,無疑是最會保護自己的人。
如何保護自己?這似乎是一個入門級的問題,可誰又敢自稱個中高手?浙江媒體曾報道過一起錄音筆事件,某貿(mào)易公司職員私下抱怨女主管對下屬要求過于嚴苛,并戲稱其為“老巫婆”,不料竟被同事偷偷錄音打小報告,惹得女主管大動肝火。不知何時起,錄音筆儼然成了職場傾軋、自保的秘密武器,你可以不用錄音筆,但你不能保證別人不用它。
很多資深職場人深諳處世之道,在不觸及個人隱私和職場利益的情況下,和同事的關(guān)系魚水一家,什么段子都愿意拿出來聊,可一旦你有意探個虛實,他便不動聲色地用玩笑話擋回去——想從他們口中輕易套出秘密,那難度可不亞于姜太公釣魚。
“釣魚”事件還讓我想到,如果你的同事需要幫助,你會怎么做?比如上司交代你們二人加班完成某任務(wù),你的那部分工作率先完成了,而你的搭檔卻因故拖了后腿,你會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去幫他,還是冷眼看他的笑話?又比如你的同事裝病托你圓謊,你會幫忙遮掩?還是如實相告?
有人說,那要看他值不值得幫,幫了他對自己有沒有好處,然后再決定幫不幫。這是非常功利的處世哲學(xué),卻也是“釣魚”理論的精髓所在。如果“釣魚”這種行為被整個社會默許甚至認可了,那當我們在危難之際遇不到肯幫自己一把的人,只能怪自己點背餌輕,切勿怪別人不肯上鉤。
所謂同事,即為同一間公司做事的人,而非為同一個目標共事的人。在實現(xiàn)個人目標的路上,我們可以互相扶持,也可以互相利用,這就是職場的殘酷所在。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面對你身邊的同事,你該微笑?還是冷漠?
職場貼士:金融家J·B·富卡通過電話集中做生意,發(fā)了大財。他最重要的策略是在打電話之前把要說的話寫下來。
下一篇:銷售員當老板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改掉壞毛病助你走通職場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