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萬金油”,顧名思義,就是哪兒都能用得上,可是擱哪兒都派不上大用場。放到職場中,“萬金油”形容的是這樣一類人,有的屬于什么都會,可什么都只會一點兒;有的在被動的情況下被當成了“全才”;還有的看似就業面選擇廣,什么都能干,卻往往找不準自己最適合的……
非專業工作,讓能人“不能”小孟是外國語大學畢業的,所學專業是涉外經濟學,如今在一家私企做行政文員,平時也接觸到一些財務方面的工作。大家都知道小孟是外國語大學畢業的,所以日常工作中遇到一些與英文相關的工作,都要找他幫忙。“偶爾翻譯一些東西,我還能應付,可如果翻譯正式資料,我就不行了。”有一次,部門經理傳來一份PPT文件,讓小孟幫忙翻譯成英文,讓他特別為難。小孟邊跟經理解釋邊反復強調自己并不是英語專業的。結果,部門經理只說了一句:“你不是外國語大學畢業的嗎?查查字典,學‘涉外經濟’的這點事還不能解決嗎?”就這樣,把翻譯PPT的工作硬塞給了小孟。沒辦法,小孟只好找到語言專業的同學幫自己翻譯,還找了相關專業的老師把關。
小孟任務完成得不錯,部門經理很滿意,夸他“外國語大學畢業的學生就是不一樣”,可是這讓小孟很不安。從那次開始,只要有關于英語方面的問題,部門經理都找他解決。“做好了上司很高興;做不好,上司就會認為我學藝不精,爛泥扶不上墻。”
有一次,部門經理讓小孟提前替他去接待外賓,小孟再次解釋“英語”不是自己的強項,同時還說自己有工作沒做完,可部門經理卻讓他把工作交給同事,還一再強調“這里就你是外國語大學畢業的”,小孟只好硬著頭皮去了。結果,小孟說的對方不懂,對方說的小孟不理解。事后,部門經理批評小孟:“英語專業不精,不求上進可不行。”可當小孟再次強調“自己不是英語專業”時,部門經理卻反問:“那你不是‘涉外’嗎?都學了什么呢?”部門經理的話讓小孟哭笑不得,同時又有些尷尬。“我現在除了做本職工作外,還做起了‘翻譯’,做不好就要挨批。”小孟無奈地說,“上司認為我什么都能做,可有些工作我真的是做不來。”
什么都能做,未必是好事在職場中,還有一種“萬金油”指的是所學專業看似沒有限制,在很多行業都吃得開,卻往往不知道哪個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大學畢業的時候,因為專業針對性不強,我的擇業面比其他專業的同學多很多,本來還覺得是個優勢,畢竟選擇機會多了,可沒想到反而成了我的困擾。”學文秘專業的莊婷郁悶地說。
莊婷的專業水平不錯,大學期間去很多公司實習過,畢業時,她選擇了在上學期間有過實習經歷的那家外企。
然而,那家外企雖然在業內小有名氣,可是給新人的機會并不多,莊婷覺得自己再待下去收獲也不會很大。試用期還沒過,她就找到了新工作,在一家知名的旅行社辦理旅游及游學項目,工作還算滿意。可做了不到一年,莊婷又有了跳槽的想法,原因是“跟上司很難打交道”。
離職不久,莊婷又去了一家企業做公關。安定了沒多久,她又有了新煩惱,因為工作地點在北京,競爭壓力大的生活開始讓她非常想念山東老家,可這一回到底要不要離開,離開了選擇哪里,莊婷舉棋不定了。“多嘗試一下我以為更能了解自己適合什么,誰知道卻更茫然了。拿著這個看似什么行業都能進的專業,我反而不知道該選哪個了。”
做“全才”不如做專才“工作做得雜或頻繁跳槽造成的結果是什么都懂一點,但做什么都不到位。如果沒有在一個崗位上有多年的積累,是無法在行業或專業上有很好的發展的。”天津某人才測評公司總經理王惠穎說,“要先做‘專才’再做‘全才’。”職場“萬金油”型的人物是競爭力不強的一個群體,因為“每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必須清晰地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對職場人來說,擁有一項專業特長或是與眾不同的專業技能,更能得到企業認可,讓自己擁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下一篇:不想當將軍的士兵未必不是好職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重復的價值在哪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