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職場不問初衷,只看結果。一旦失誤了,代價除了降職、罰款這些實在的懲戒之外,還有一種更隱形的、殺傷力更大的后果——為將來的共事設置障礙。因此,失誤之后的洗白變得尤為關鍵,這不僅意味著在行為層面糾正一個錯誤、改掉一個習慣,更重要的是,你還需要從上司和同事們心里的“黑名單”中徹底掙脫出來。
Case1、洗不白的無心之過?
李佳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數字打交道:搜集各種市場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再把研究結論寫成報告交給公司高層。4年之后,她緊繃的神經開始放松了,一個小數點的失誤,讓整份報告出現了結論性的偏差。幸好錯誤在進一步的數據對比中被及時糾正,才沒有讓公司在決策時走上錯誤的方向。雖公司對李佳網開一面,只是簡單地罰了款。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代價——此后每月交報告的時候,李佳那份總是被單獨拎出來。別人的報告,領導都是大致掃一眼便落筆簽字,惟獨她的,每次都要被從頭到尾詳細審核,才得以過關。
兩年時間,李佳都活在這種不被信任的屈辱中。對職場人士來說,上司和同事的信任是一種稀缺且寶貴的東西。這種信任通過一件件小事日積月累建立起來,卻很容易被一次的不靠譜行為輕易瓦解。若想重建,則需要比之前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李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向領導傳遞“上次只是無心之過”的信息,同時在每次出報告之前,像強迫癥一樣反復核對小數點是不是出現在恰當的位置。這是她的翻身之道:同樣的錯誤永不再犯,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吃一塹長一智”了。
洗白的基礎,信任的修復,靠的決不是豪言壯語和賭咒發誓——與其把胸脯拍得咚咚響,還不如持之以恒地把手里每一項工作做得讓人放心更有效。當然,要想縮短這個信任修復的過程,需要方法。
Case2、從失誤開始以經驗結束
老陳犯了個低級錯誤——把給山西的貨發到了河北。這么一來,山西的銷售合同眼看著要逾期,河北的零售商則莫名其妙地接到兩批貨物。那些天,老陳動用一切可以想到的資源,來彌補這個可笑的失誤。
但老陳也從此吸取了教訓。以前每個省份的訂單都有十幾個,哪個發了貨,哪個已經結清賬款;哪個需要補貨;他光靠腦子記,難免出差錯。現在老陳把需要追蹤的訂單整合在一起,列個表。橫軸是發貨地區,縱軸是產品明細,每完成一項,就在相應的格子里畫個勾;有需要特殊說明的事項,也同時備注在上面。按照這樣的工作方法,很難想象會出現眼下發錯貨的情況。
過分依賴習慣和大腦,總不是件特別有保證的事。人的腦力水平參差不齊,即便是同一個人,也有可能因為各種突發狀況導致“程序不穩定”甚至“死機”。因此,在事務性工作中,只有通過制度、流程和工作方法,才能確保一件事平穩、有序地推進。
如果每一次失誤都能獲得流程上的優化和方法上的改進,讓領導和同事們切切實實地意識到“按照新的工作方式,想犯錯誤都難”,這無疑會大大提升他們作為合作者的信心,把自己的洗白過程大大縮短。
下一篇:職場撰寫郵件的十一條“軍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想當將軍的士兵未必不是好職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