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當我們匍匐在工作的塵土中,金錢報酬并不能和付出畫等號時,我們以什么說服自己?
人們都說“為了生存而工作”。人要生存下去,沒有錢是不行的,要想有錢,就必須工作。如今工作的主要動機包括“工作是否有意義”和“是否能實現個人理想”。如果工作和自己的理想是一致的,那是最幸福的。
可是,現實中這樣的情況并不多。許多人所干的工作與自己的理想相去甚遠,想跳槽也沒那么容易,那就湊合在公司里干著吧。
常常有人夢想自己買彩票中個大獎,這樣就不必辛辛苦苦工作了。若是有了錢,人真的能不工作了嗎?事實未必如此。
工作是俗氣的事情嗎?夏目漱石寫過一本書,叫做《后來的事》。書中的主人公代助是一個資本家的兒子。他受過良好的教育,人也聰明,年近而立,卻仍在啃老。面對父母的嘮叨,代助充耳不聞,因為在他看來,為生活而勞作是低下的。為了五斗米的工作,沒有什么價值——神圣的工作絕不是為了混口飯吃。
知道即便一個人沒有工作,全家也能過活,所以除非找個藝術家那樣不那么俗氣的工作,否則他是決心不找工作的。
代助閱讀外國書籍,思考深層次問題,買昂貴的香水,全然不知莊稼之艱難,大手大腳。 然而,因為愛上朋友的妻子三千代,惹怒了父母,斷了財源后,代助不得不開始算計過日子了。要讓我說的話,就是那個原來漂在空中的闊少爺,終于未能超越地球引力,回到了地上。如同夏目漱石所寫:“誰都不能超凡脫俗往前走一步。”神圣的工作當然是不可能如此輕易找到的,很多時候,不得不混口飯吃,還是要回到非玫瑰色的現實中來。也只有這樣,人才會成長。
只有工作,人才會成為社會中的一員代助的父親經常對代助說:“只有工作,人才會成為社會中的一員。”這樣的話雖然俗氣,卻是踏實的。
前一段時間,電視臺播出了一個節目,介紹了雖有工作卻依然貧困的那些人,其中一個30多歲的人居然無家可歸。這一節目讓人很受啟發。那個年輕人只能在公園露宿,從垃圾箱中撿舊雜志去賣,以此來維持生存。運氣好的話,一個月中有幾天可以找到掃馬路的工作。那個節目問了他很多問題,最后他捂住雙眼,忍不住流出了眼淚。
據他說,若在一年前,無論怎樣艱苦,他也絕不會流淚??墒窃诠ぷ髦?當別人向他打招呼時,淚水卻奪眶而出。
我不知道別人說了一些什么,也許是“辛苦了”這類安慰的話吧。電視臺記者問他:“你曾經說過不應來到這個世界上?”“我現在依然這么認為。”他回答說。言下之意我要是有一份好工作,活在這世上還是不錯的。他說以前是不哭的,而今之所以會流淚,也許是因為重新具有了普通人的情感。
這是極具象征意義的。它使我們認真思考“工作”這一行為最本質的內涵——那就是“使自己在社會上得到認可”。
給理想設定終點如今在職場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昨天還工作得好好的,今天突然就不來上班了。也許這些人是堅持到最后一刻,實在無法堅持了才作出不來上班的決定。這些人所從事的,似乎更多是服務業,而不是生產線上的工作。
服務業又被俗稱為“做人的工作”。與人的交流溝通沒有固定方式,而且個案處理,所以很苛刻,不同于簡單的工作。服務業是無法制定操作手冊之類的,它必須依靠每個人付出努力和心血。它既需要體力,也需要動腦筋,會使人感到身心疲憊。
例如美容師和理發師的工作,他們不僅需要美容和理發技術,還必須考慮服務對象的年齡、職業和地位,設計適宜的造型和發型。在為對方服務時,還要會通過交流使對方感到很放松??傊?只有具備很全面的能力,才能獲得顧客的青睞,增加回頭客。其中,有些人也許就是沖著與美容師或理發師聊天而一再上門的。這樣一來,溝通的能力看來就比美容或理發技術更重要了。如今這樣的工作在不斷增加,它要求人們充分發揮以前根本不需要的能力。
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無法作出一個“到此為止”的限定。因此,很多人為此付出了許多,它涉及一個“評價”的問題。如果自己努力了仍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自然就會產生無奈感。但是反過來,它也可能使人有所發現,從而增加收獲豐碩成果的機會,也就是恢復“完整人格”。
我曾問自己:“為什么要工作?”經過一番思考后得出的答案是:我需要別人的問候。當然,錢是需要的,不介意地位和名譽也不現實,但最根本的還是需要別人的關注。由于別人的關注,能認識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存在,從而產生一種穩定感,也會使自己充滿信心。
人就是這樣,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除了工作外,沒有其他方法。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