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我永遠忘不了大學畢業找工作時的一幕幕情景,那時高校畢業生心目中的“最佳雇主”是麥肯錫、匯豐銀行、IBM、聯合利華這樣的大品牌跨國公司。傳說中的神話是,他們起薪五千,有機會被送到總部工作等。薪酬,成為“最佳”與否的決定性因素。由于僧多粥少,“最佳雇主”們可以倨傲地挺進他們看得上的名校,排出三五個可憐的招聘名額,在一兩千個應聘者中精挑細選。學生們形象地稱之為“撇脂”招聘,意思是他們撇走了最肥美的人才。
被“最佳雇主”相中的“肥脂”們當然歡欣雀躍,落選的“瘦脂”們各自懷著遺憾走進提供不同薪酬的雇主懷抱。三五年后,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會再次邂逅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當年幸運的“肥脂”因為過多享受大公司提供的穩定運營環境、成熟的操作流程以及完善的福利體系,而退化為生產線上一名熟練的技術工人,而不幸的“瘦脂”們卻很可能因為處在靈活機動的小公司而出落得精明能干、以一當十。
最近接到一位同學的短信,作為當年的“肥脂”幸運兒,他終于痛下決心,離開了那個如今被他稱之為“溫室”的“最佳雇主”,究其原因,是在最近的一次同學聚會上受了刺激。當年那個最瘦的“瘦脂”同學,在一個中小城市開了家工廠,生產電腦風扇,一年也賺兩三百萬。而這位電腦風扇企業家,當年投奔的雇主幾乎是所有人心目中的“最差雇主”:老板看上去像個鄉鎮企業家的暴發戶,公司營利模式莫測高深,基本上可以用“什么賺錢做什么”來形容。盡管風扇企業家兩年后離開了“最差雇主”,卻帶走了后者螺螄殼里做道場的經營理念,以及無所不用其極的經營手段,并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下一篇:去吧,去向老板認個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外賣店的微博營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