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對出生于1980年的鄭一偉來說,201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今年他30歲。都說三十而立,他不知道自己“立”在哪里。已經畢業5年多了,除了每年一次跳槽的資歷外,他幾乎一無所有,什么房子、車子、婚姻、孩子好像都還離自己那么遙遠。2010年的年末又快要到來了,已習慣了每年年末跳槽的他又在猶豫,是不是又要找“下家”。
在鄭一偉看來,他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一直沒有找到能給自己一份滿意薪水的公司。而他每跳一次槽,他的薪水基本就能上漲1000元左右。計算機專業畢業的他,2004年剛畢業時月薪只有2200元;2005年12月他結束了第一份工作,開始了他的第一次跳槽,跳槽之后他的月薪為3600元,上升了1400元;2006年12月,他又進行了第二次跳槽,跳槽之后他的月薪為5000元,在他看來終于突破了5000元大關;2007年12月,他進行了第三次跳槽,跳槽之后他的月薪為6000元,上升了1000元,這次跳槽工資的上升額度低于他的預期,讓他有些失望;2008年12月,他進行了第四次跳槽,跳槽之后他的月薪為6800元,還是遠遠低于他的預期。但看在上升了800元的份上,他還是勉強接受了,畢竟800元夠一個月的房租了;2009年11月,他進行了第五次跳槽,跳槽之后他的月薪為8000元,漲幅1200元。這次跳槽在鄭一偉看來是成功的,因為不管是薪酬還是所在公司的福利待遇以及企業文化都是令他滿意的,他也曾想過在這里穩定下來踏實工作。
但是,又到年末了,鄭一偉又開始糾結了。他的目標是要突破萬元大關,他希望自己再跳一次,實現這個萬元目標。因為,他還要買房買車,還要成家立業,作為獨生子的他還有父母需要照顧。更重要的是,他曾經的同學很多年薪都在20萬元以上。
鄭一偉的經歷是很多“80后”職場人士的普遍經歷。對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的一項調查顯示,59%的該類職場人頻繁換工作,頻率達到每年一次甚至更多。28~30歲雇員即將面臨職業生涯的轉折,很多員工希望得到職業生涯及薪酬的跳躍,穩定性在這一群體身上非常缺乏。盡管無數的專家都在呼吁職場新人最好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三年的時間,這樣才能建立成熟的職業認知度,同時對其他工作機會也能作出較為正確的判斷,但“80后”職場人士的跳槽故事還是在不停地上演。
又到年末,鄭一偉又在為自己是否跳槽掙扎著。除了他,還有多少如他一樣的“80后”群體在跳與不跳之間掙扎呢?Kelly Services最近關于“80后”職場人士的薪酬觀、福利觀的調查,揭開了“80后”這個群體跳槽背后的神秘面紗。
“80后”薪酬觀
調查顯示:中國的“80后”雇員更渴望薪酬中的短期激勵部分。
專家觀點:Ke-lly Services上海區總經理王韜女士認為,中國區雇員較其他國家更注重企業年度分紅及績效獎金等薪酬中短期激勵部分,一方面由于看好近期經濟形勢,另外更多的是出于對風險保障的擔心,他們認為短期現金回報更加安全。而中國“80后”雇員由于以下原因對于短期激勵的渴望高于“60~70后”及“50后”雇員而排名第一。
外部原因:
持續的經濟增長帶來了生活成本的提高。
“80后”雇員的實際收入水平相對較低。
社會輿論對年輕商業成功者的大量宣傳,使“80后”對短期實現財富的渴望不斷提升。
內在原因:
注重個人收益,分享意愿弱。
注重短期回報,看重實惠。
喜歡同其他人比較。
超前消費觀念與消費能力的差距。
對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但合作精神差,集體觀念較弱。
所以中國的“80后”希望薪酬與績效緊密掛鉤,通過提高績效短期內提高回報。
調查結論:
中國“80后”雇員所青睞的福利依次為:1.補充住房補貼;2.健康生活的支持;3.彈性福利計劃;4.教育資助計劃;5.彈性工作時間;6.休假;7.海外派遣等條件。
越來越多的“80后”雇員希望雇主能夠在雇員健康生活方面提供支持,78%的中國區“80后”雇員認為雇傭關系中應包括對雇員健康生活的支持,而全球平均水平為57%。中國的“80后”雇員在這方面排名也是高于“60~70后”及“50后”雇員的。
中國“80后”雇員認為最有吸引力的前三大健康生活:補充的醫療保險、健身折扣、企業健康項目(包括心理減壓和身體健康項目等)。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