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在印度著名大學ICE(皇家工程學院)修讀工程學的萊俱(Raiu Basitigi)對著著名企業的招聘考官說:“斷了兩條腿我才能真正站立起來,獲得這種態度不容易。我不改變。你保留你的工作,我保留我的態度。”考官被萊俱的態度所折服,最后把這個珍貴的職位給了他。
這家企業正是萊俱所向往的。因此他無需猶豫。然而在真實世界中,我們最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錄取你的企業說不上最好,也不是最壞。這就會讓你很猶豫,是放棄這一家繼續找工作f也許不會有比這更好的單位了),還是就是它了先干著吧(可是也有可能再努力一下心儀的單位就會出現)。
面試問題有點像《非誠勿擾》節目的相親問題。
如果你來《非誠勿擾》只是為增加知名度,那么你的最優選擇就是一站到底,直到觀眾和編導嫌棄為止。但如果你是真心來找另一半,你是選擇眼前這個看似還不錯的高帥富,還是繼續等待看看有沒更好的(風險是過這個村沒這個店)。作為女人你可能憑自己的直覺,相信一見鐘情這回事,但是作為經濟人,你要如何選擇才是最優策略?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古希臘的大哲人蘇格拉底就提出過。這就是“最大麥穗問題”。有一天,蘇格拉底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成熟的麥地邊(求職或相親舞臺)。他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里摘一顆最大的麥穗(最好的職業或配偶),但要求只能摘一次,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求職、相親和挑麥穗都是一個經濟學問題,經濟學本身是一門研究資源配置的學科,比如1962年沙普利(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和另一個經濟學家蓋爾提出的穩定配對原理,就可以應用到求職和婚姻中(他們當時的論文題目就是《大學錄取和婚姻穩定》)。事實上每個人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因為受到時間等制約,不可能無窮盡地找工作,或者在相親舞臺上一直挑選下去。但同時又由于信息不對稱的緣故,無法了解接下來遇到的面試,或者所有可能上臺的男嘉賓的情況,因此運用經濟學概率學等相關理論,可以大大增加成功率。
哈佛大學教授約翰·吉爾伯特和弗雷德里克·M經過研究,發現一個相親最優理論。我們拿《非誠勿擾》來舉例:假設平均每個女嘉賓會上臺20期,而平均每期有5個相親對象,也就是說你有100次機會。約翰教授的意思是用100除以(自然對數,約為2,71828),也就是37。按照約翰教授的相親秘籍,對這前37個男人你可以盡逞挑剔之能事,橫挑鼻子豎挑眼,比如“男嘉賓,我滅燈是因為我不喜歡你的鞋”云云,不過這時,你必須在這37人中挑出最好的一個A先生(同時他也對你感興趣),假如在接下來的63次機會中,你遇到第一個條件超過A的B先生時,你就立馬放下矜持,如黑寡婦蜘蛛般主動俘獲這個男人,這就是你的最優選擇。
這個理論同樣對招聘面試也適用,只要假定好自己面試次數的容忍度(比如最多參加30次面試)。那么在應試完第11個(30/e)時,心目中選出一個最好的,只要后面有比這個更好的單位,你就可以立馬做出決定。
很多女嘉賓在臺上站了很久。花費了巨大的時間成本,也見到了很多高帥富,但卻沉湎于失去的優質男(沉沒成本)無法決斷。同樣,也有很多朋友常常會覺得這家企業還不如自己前面拒絕過的企業,越找工作心態越差。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Jonell Strough表示,你投入的越多,那么你就越有可能一直沿著一個錯誤的決定走下去。這就使得很多女嘉賓越是閱人無數,越有可能選擇平庸男或者成為剩女,“面霸”也往往不是那個找到最佳職業的人。
因此,無論是選擇職業或者婚姻時,你該想一想蘇格拉底的那粒最飽滿的麥穗。
下一篇:定位明確,職場更出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做一個有“心”的職場“蘿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