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小時候,大人告訴你“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上個好大學,你就能找到薪水高、待遇好的工作”。現如今,你畢業了,工作了,每天朝九晚五,力爭上游,假日和朋友出游,偶爾鍛煉身體,不時約朋友小聚、看電影、血拼,雖然累點,也算過得有滋有味,溫飽有余。但30年后呢?現在的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理財是一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而管理自己財務資源的過程,而養老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生活目標之一。要實現晚年的幸福生活就必須在年輕的時候積累足夠多的錢,《30年后,你拿什么養活自己》關心的就是這個話題。
人們大都有一個共同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衣食無憂,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卻時常要為柴米油鹽發愁,甚至會因為沒錢而使生活陷入凄慘境地。作者提出一個假設,即如果人的一生必須經歷一段經濟拮據的時光,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愿意將這段時光放在哪個年齡段呢?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越年輕越好。為了將來的安樂,我們要及早為過上不必為錢犯愁的退休生活做好準備。
國內資深理財專家劉彥斌在推薦這本書的時候談到,一個人應該在35歲開始為自己存儲養老金,35歲之前的財富積累主要用于結婚、生子、買房和買車。在35歲之后,隨著事業的穩定發展,收入逐步增加,用于積累的財富也隨之增長,積累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自己養老,次要目的是為了子女的教育費用。一個人到60歲的時候,應該存儲好未來20年的生活費用。
對于儲備養老金,劉彥斌認為主要有幾種方法,如儲蓄,儲蓄型的商業保險,社會養老保險,股票和基金,房地產等。劉彥斌所提出的儲備養老金的方法和《30年后,你拿什么養活自己》中提及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雖然不同國家的制度有差異,但這本書對于中國大眾同樣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
一本書無法給出所有問題的答案,而這本書,與其說是教人如何理財的,不如說是教人樹立一種未雨綢繆的理財觀和生活觀,只為了提高閱讀者對于退休生活規劃的警覺性和重視程度,為退休生活的規劃指明方向。
下一篇:中國高消費者8成不到45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職場新人必看:理財應先重保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