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家庭,目前有超過六成是由女性主導家庭理財。大部分都是升級為寶媽了的,數據顯示,8月份CPI同比上漲2.0%,高于1年期存款利率。這意味著我國再次進入負利率時代,在此情況下,1萬塊存銀行,1年后反而縮水。看到這,你們還想把錢存入銀行?
最近關于“負利率時代“的新聞很火,擅長理財的龍媽和大家來聊聊這種環境下如何理財?
龍媽首先說說CPI的概念。所謂Consumer price ,就是說我們同樣買一攬子商品所需要花費的錢的變化指數。那么CPI上漲2%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說一年前的宮保雞丁假設賣10塊錢,那么一年之后就應該賣10.2了~
那么銀行存款為什么說它縮水呢?
寶媽怎么理財
我們打個比方,你存銀行1萬塊錢,一年后你本息收入是10175元(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只有1.75%),物價若維持2%的上漲,那么今天1萬元可以買到的商品一年后就需要10200元,你以為存銀行賺了錢,實際上買到的東西卻少了!
一年前的1萬元購買力僅相當于一年后的9975元。直接導致了你的財富縮水,更別提增值了。
那么寶媽們,問題來了,
寶媽們怎么樣理財才能保證財富不打折,寶寶們有好吃好穿好用的呢?
1 首先,戒掉懶惰!
各位媽媽們千萬不要再用“我要照顧寶寶”,“忙都忙死了”,“等寶寶長大點我再看吧”等等這些來當作懶惰的借口了。
要知道,你現在花5分鐘來了解理財,寶寶們很可能就在成年的時候能多擁有幾十萬的教育基金呢!
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寶媽們如果放任自己把錢放在銀行賬戶里不聞不問,在低利率時代下,將直接導致財富加速貶值。
拿剛剛說過的1萬元舉例,如果寶媽們把這筆錢拿去理財,不論是余額寶還是什么寶,一年收益率能達到4%的話,一年后收益為400元,雖然不多,但扣除通貨膨脹2%之后,也算是多賺200元給寶寶們買玩具了。
龍媽特意找了一張對比各種寶寶們和保本型理財基金的收益率對比圖,大家可以比較一下,選擇自己適合的~
龍媽個人就是分配了一些日常用的資金在余額寶(不是廣告哈),既不影響理財,又可以買!買!買!
2 適量提高風險承受能力
在負利率時代,如果寶媽們還是堅持保本唯一的原則,那么收益必將會下降,因為收益和風險成正比嘛~
我們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收益率(提高到至少6%以上),我們就要適量提高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放開了心態,才能接受更多的投資渠道。當然龍媽并不是建議大家去冒險搞那些電話推銷的“年化收益20%”的泡影產品。
大部分收益在6%左右的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因為這些基金也是用我們存的錢拿去買國債、股票、權證等等, 只是他們可以專業地進行分散理財,虧本的情況比個人操作要小很多。
當然前端時間大盤狂跌的時候例外,當時有一部分這類的保守型基金也開始虧損,但是畢竟是小概率事件。以股災的發生概率來講,至少這次之后的幾年內,還算是安全的。
3 適當加大負債
有一個關于分期付款買房的故事大家肯定都知道:一個中國老太太和一個美國老太太進了天堂,中國老太太垂頭喪氣地說:“唉,過了一輩子苦日子,剛攢夠錢買了一套房,本來要享享清福啦,可是卻來到了天堂。”美國老太太卻喜滋滋地說:“我是住了一輩子的好房子,還了一輩子的債,剛還完,也來到了這里。”
龍媽明白,當了媽媽之后,大家肯定更不愿意負債生活,但是其實龍媽是并不反對這種消費模式。龍媽一直覺得,錢花出去了才算自己的,哪怕手頭錢不夠,只要我們有賺錢的能力,是可以適度透支的。而且在低利率時代下,存錢其實對我們來說并不劃算,還不如今天掙錢今天花,等以后利率高了再存錢~
而且,有時適當加大負債是有利于財富積累的。比如巧借信用卡免息期,消費盡量刷信用卡;此外,在貸款買房的時候,貸款時間盡量長一點,省下的錢用來理財,比拿去還貸款更劃算。
如果媽媽們計劃給寶寶買房,可以現在開始行動。因為對然存款利率不高,但是也意味著我們貸款的利率也不會很高。
我們可以來算一下,在北京買一套200萬元的房子,首付3成是60萬,剩下140萬需要貸款,公積金最多只能貸120萬元,如果用商貸的話,5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5.15%,按照銀行打8.8折計算,利率是4.532%。如果手中有200萬,是全款買房子劃算還是貸款30年更劃算呢?
情況就是,如果我們把交完首付后剩下的140萬拿去理財,只要年化收益率超過4.532%,就比全款買房要劃算。
各位寶媽們,理財是一門學問,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相信大家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讓我們的也是未來寶寶們的財富跑贏CPI并穩定增值并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