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可能會有很多做理財的公司跟你說他們是保本保息的,但是國家法定明文規定,在金融產品中,不允許承諾保本保息,因為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哪怕是最安全的銀行理財和信托,只不過是風險的大小而已,信托在我國二十多年了,從沒有出現過違約現象,尚且不能給客戶承諾保本保息,這是法律規定的,正規的企業都不會這么給你承諾。他們會告訴你這個理財產品的風控措施在哪里,如何保障你的收益。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才是投資者最關心的。所以,如果有理財公司跟你說他們是保本保息的,那么這種公司是不正規的。說句題外話,現在的P2P經常干這種事,但是銀行信托是由銀監會監管的,保險行業是保監會監管的,證券類也是有證監會監管的,而P2P是由工商局管理的,監管很松,而且起步比較晚,法律規定還比較少,未來會慢慢走上正軌,但是眼下,還需謹慎。
保本保息的承諾本就是一種風險
很多P2P理財平臺會承諾保本保息,或者告訴你未來固定收益額,這種承諾本身就存在風險。在沒有出現大規模風險時,剛性兌付可以維持,一旦資產方或者擔保方本身出現重大財務問題,保本保息誰來兌現,信用危機該誰來背鍋。
不僅P2P平臺難以實現保本保息,就連一些我們本以為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信托、基金等同樣不敢承諾保本保息。在這些傳統且風險偏低的理財產品中,債券的占比是很大的,但債券投資存在的風險從去年的債市風波就可以看出,估計今年債市依然不會太平靜。
僅去年上半年,就有18家債券發行主體違約,涉及資金超過200億元。此外,曾經紅及一時的信托產品近期也出現了各種兌付難題:延期兌付、打折兌付、提前兌付。這一切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投資不論何時,都存在的巨大風險。
保本保息存在風險,就連銀行也不敢輕易許諾
我們都知道,很多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以債券、信托等為主要投資對象,因為它們的收益高可觀,風險相對較低。但這些理財產品有銀行做機構擔保,其風險應對能力自然要高于市面上一般以債券、信托為主要投資對象的理財產品。即便如此,近年來承諾保本保息的銀行理財產品也越來越少。
在國內,金融牌照屬國家監管,這樣一來就增加了金融牌照的稀缺性,不論是券商、資產管理顧問商,還是信托機構,為了保住自己的牌照,就不得不進行剛性兌付,保住自己的招牌和業務。這樣就容易出現之前我們提到過的:一旦出現大規模風險,或者其本身出現重大財務問題無法進行剛兌,由此帶來的信用危機誰來承擔?
如果任由剛兌滋生,極有可能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質量高收益相對較低的優質投資品會受到排擠,質量差風險高的劣質投資品反而會借勢上位,利用保本保息做虛假宣傳。這對投資者和整個金融市場,我想象不出有什么好處可言。
下一篇:交行理財產品怎么樣交行理財產品有哪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銀行理財產品飛單是什么意思怎么辦如何防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