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風險一 風險提示不足
目前,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都以貨幣基金為主。但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中,互聯網企業對風險提示不足,片面強調安全性和收益率, 貨幣基金雖然風險較小,但貨幣市場利率波動仍然會影響收益率。同時,互聯網理財產品普遍采取“T+0”模式,存在集中贖回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風險二 違規促銷,無序競爭
一些互聯網企業為了吸引眼球,甚至不惜自掏腰包發“補貼”。《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基金銷售機構從事基金銷售活動,不得有“采取抽獎、回扣或者送實物、保險、基金份額等方式銷售基金”等行為。
一些貨幣基金宣揚的收益率僅僅代表歷史業績。投資者需明白,貨幣基金的收益是與貨幣市場利率走勢息息相關的,是有波動性的,因此不能簡單以歷史業績為唯一標準。
風險三 風險保障不靠譜
多數互聯網理財產品均宣傳由保險公司全額承保,百度百發聲稱,“由中國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擔保”。但是,投資者仍要注意賬戶的安全問題,因賬戶丟失導致資金損失而未得到賠付的報道屢見不鮮,對于大額資金的投入仍需謹慎。
互聯網理財風險案例一、淮安P2P網貸騙局
P2P網絡借貸風生水起,推動國內金融業發展,也混入了大批不法網站,攜款潛逃和倒閉的網站不斷見諸報端。
今年年初,江蘇淮安驚現P2P網貸平臺騙局。P2P網貸平臺實際控制人汪忠洲在淮安當地共建立了保險貸、乾坤貸、都梁創投、世紀創投、寶仕金融、江山財富、平海金融、光大信創、紫金貸9家P2P平臺,并從這些平臺中各收取100多萬元的勞務費和平臺建設費。
而投資這些平臺的投資者損失慘重,資金幾乎全部損失,不得不艱難維權。
二、微信紅包騙局
近日,事主李女士在一次微信搶紅包活動中,因為誤信了一個鏈接,導致被騙萬余元。李女士先被朋友拉進一個微信群里,群里的人都不是實名,還有好多不認識的 人。突然,群里有人發紅包,她就習慣性的搶了一個。點開后顯示中了200元現金禮包,但是想領走現金,就要填寫姓名、身份證號及領取禮金的銀行卡號。按照 要求,李女士輸入信息,隨后收到了申請提現的驗證碼短信。根據提示,李女士輸入短信中的驗證碼,結果發現銀行卡中的1萬多元錢被轉走。警方介紹,這類領取 時要求輸入姓名、手機號、銀行卡號等信息的“紅包”屬詐騙。一旦遇到這類“紅包”,一定不要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以免造成損失。
三、網絡基金詐騙上千“基金迷”被騙600萬
2007年6月,45歲的張先生在網站上看到一則關于投資“香港VS基金”賺錢的廣告,稱“投資該基金,確認后第二天返利,每天按投資數額5%
下一篇:老人理財被騙的原因老人被騙后的處理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雄安新區有哪些投資機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