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2017年十大投資理財騙局
NO1.淮安P2P網貸騙局
p2p網絡借貸風生水起,推動國內金融業發展,也混入了大批不法網站,攜款潛逃和倒閉的網站不斷見諸報端。
今年年初,江蘇淮安驚現P2P網貸平臺騙局。P2P網貸平臺實際控制人汪忠洲在淮安當地共建立了保險貸、乾坤貸、都梁創投、世紀創投、寶仕金融、江山財富、平海金融、光大信創、紫金貸9家P2P平臺,并從這些平臺中各收取100多萬元的勞務費和平臺建設費。而投資這些平臺的投資者損失慘重,資金幾乎全部損失,不得不艱難維權。
NO2.拿不到分紅的新華分紅險
購買理財產品,你是否經常遇到“理財陷阱”?在購買保險產品時,很多人會遇到被保險銷售人員忽悠,或者對保險產品不熟悉,從而陷入保險產品的“圈套”。
新華保險“吉慶有余兩全保險”的分紅型保險就坑了不少人。購買該產品的黃先生稱:“每年交5800元,10年交費期到期之后,保險公司滿期返還給了我58000元。說是分紅型保險,但是10年期保險到期后,分紅居然一分錢都沒有?”而保險公司給出解答是,該款保險產品是“保額分紅”。所謂保額分紅,是指保險公司以保額為基礎進行分紅,將當期紅利增加到保單的現有保額之上。因為所有的分紅都直接增加在購買者保單的保額上,投保人只能在發生保險事故需要理賠、保單期滿或退保時,才能拿到所分配的紅利。
NO3.光大、招商銀行理財產品虧損巨大
雖然正規的銀行,善意地嚴格執行各種風險控制制度、有明確投資標的的產品,也會存在一種風險,那就是產品本身的設計缺陷。光大銀行“同享二號”中華精選投資理財組合和招商銀行“金葵花8126”就是這樣產品。
去年,購買招行銀行“金葵花8126”和光大銀行“同享二號”中華精選投資理財組合的投資者均向媒體投訴。招商銀行2007年發行的“金葵花8126”遭遇了46%的本金損失。光大銀行“同享二號”自成立于2007年10月31日起,累計虧損高達30%。兩款其實都是十分簡單的產品,在股市大牛的背景下,銀行為了從中分一杯羹,使之成了一款投資股市的理財產品。
NO4.中金嘉鈺等私募基金頻現兌付違約
自去年開始,私募基金兌付違約事件就已進入了密集爆發期。隨著中金嘉鈺旗下基金產品期滿兌現無果、投資者**“要錢”事件的爆出,私募基金兌付違約風險再一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2013年12月8日,從上海、重慶、天津等地趕來的投資者來到位于報價西城區金融街的中金嘉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維權。而真正的資金使用者江蘇太平洋三江建設有限公司以沒錢為由,拒絕給錢。投資50萬元至數百萬元購買基金產品,結果一年期滿后,利息沒看到,本金也可能要不回。
NO5.吉信等礦產信托違約頻現
中誠信托30億元信托產品兌付危機余波未了,吉林信托近10億元信托產品再現逾期未兌付,礦產信托兌付危機頻頻爆發。
2月26日,來自山東濟南的投資者陳玉(化名)與維權投資群里40多位投資者一起,到建行山西分行協商“吉信-松花江77號”信托計劃兌付問題,該行機構部總經理出面與投資者進行了談判。投資者表示,這位經理也不能確定具體兌付日期,但大致時間可能在3月底。另外,投資者本金可能不會一次性兌付,而是分多次。2014年,信托項目集中兌付,特別是礦業、地產等高危投向項目。業內人士預計,打破“剛性兌付”潛規則只是時間問題。
NO6.博時馬樂“造就”史上最大基金老鼠倉
今年2月21日,內地最大基金“老鼠倉”案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庭審中確定博時基金經理馬樂操縱的3個賬戶雙邊交易數量為10.5億元,非法獲利1883萬元。
去年馬樂“老鼠倉”被曝光后,博時基金也嘗到了罰單的滋味。9月6日,證監會通報了對博時基金管理公司采取責令整改6個月等監管措施。基金經理的“老鼠倉”行為徹頭徹尾的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至老百姓的辛苦錢于不顧。而面對基金經理的“老鼠倉”行為,投資者的損失很難界定,維權無門。
NO7.重慶天邁等農產品現貨欺騙
“交易所清理整頓”風暴尚未徹底平息,全國各地形形色色的山寨交易平臺卻死灰復燃。2013年6月,媒體報道,多名投資者被山寨交易平臺欺騙,虧損巨大。這類平臺通常承諾低風險和高回報,最終通過虛擬資金操縱行情,將投資者的血汗錢洗劫一空。
多位投資者爆料稱,重慶天邁、遼寧亞東、松原豐益、甘肅華信和上海標合等多個農產品現貨交易平臺涉嫌非法操縱價格,導致投資者虧損少則近萬元,多則數十萬元。這些投資者多是通過炒股QQ群,轉移到現貨交易平臺的。對于上市品種價格波動異常和坐莊嫌疑,分析師表示,現貨電子盤本來是一個介于現貨和期貨之間的市場,應該更貼近現貨。但現在很多現貨電子盤沒有起到擴大商品流通的作用,一些電子盤在管理及制度上極不規范,其中包含了很多坐莊、惡意炒作的行為,使電子盤脫離了促進資源流通和發現價格的本性,而成為純粹炒作和一部分人獲取不正當利益的工具。
NO8.炒金騙局
“中國大媽”因搶購黃金被指“完勝華爾街”,在國際上“一戰成名”,反映出國人對黃金投資的熱捧。然而,有不少打著“投資咨詢”旗號的公司,招攬客戶去炒現貨黃金,他們往往通過內部的黑平臺,讓客戶與公司對賭,炒光客戶的錢,不少投資人已經中招。
近期廣州的代先生稱,某資產管理公司以“對接英國平臺”為幌子,暗箱操作,騙取客戶的錢,他投入33600元人民幣(折合4800美元),不到半月,就虧損27062元。另一市民投入的35000元人民幣,3天就虧到只剩630多元。這類炒金騙局屢見不鮮,投資黃金應到正規平臺。無獨有偶,去年4月,常熟公安搗毀了一個以“炒黃金”為名的網絡詐騙團伙。經審查確認,目前該團伙詐騙涉案金額達100余萬元,受害人涉及江蘇、山東、上海、北京、內蒙古、遼寧、河南等十多個省、市、區。該團伙4名嫌疑人因涉嫌詐騙,被批準逮捕。
NO9.ST超日8公司債利息無法兌付
投資債券的朋友都知道,國內債券市場一直以來都是零違約的剛性兌付。然而3月4日,國內首例債券違約出現,*ST超日公告,“11超日債”第二期利息8980萬元難以全額兌付,只能支付400萬元。這讓“中國式”剛兌的最核心領域“公募債務零違約”的時代就此結束。
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表示,由于公司流動性危機尚未化解,通過自身生產經營,未能獲得足夠的付息資金;同時,通過各種外部渠道籌集付息資金,但由于各種不可控的因素,截至目前,公司付息資金僅落實人民幣400萬元,剩余付息資金尚未落實。實際上,上海超日在1月業績修正公告中就說,2013年全年虧損在10.5億到14.5億元之間,已經連續3年虧損。超日違約公告的發布,擊碎了投資者的最后一絲幻想,標志著私募債務違約開始向公募領域波及。
NO10.光大烏龍指,投資者索賠不易
2013年8月16日,光大烏龍指事件造成股市巨幅波動,最終此事件被定性為內幕交易,對光大證券4位相關決策責任人徐浩明、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處以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沒收光大證券非法所得8721萬元,并處以5倍罰款,共計5.2328億元。
盡管光大證券重大風險事故已被中國證監會認定為內幕交易,開啟了投資者要求索賠的大門,但投資者通過民事訴訟獲得索賠,依然面臨窘境。
下一篇:2017年投資買什么房好買房子投資靠譜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7最新投資理財騙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