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本永遠需要了解的賬本,有時候要記得清楚,有時候則要模糊,但是絕對不可以不明不白變成爛賬。
而理財,也同樣如此。只有清楚的記錄自己的開支,從賬目里找到弱點加以改善提高,從賬目看自己的財務是否健康,開銷是否合理,結余是否夠用,如果不合理,要怎么去改變,所以記賬是理財的基礎,如果不記賬的人,如果知道自己的財務狀態,如何去理財呢?一切都是百搭 今天花姐給你們分享一個洛克菲勒記賬法。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他本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把家族財富帶領到一個全盛時期。而他的標簽中,有一個記賬方式最有名——復式記賬法:主要兩條原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錢是流動的,任何一筆錢,不僅要記到它花到哪里去了,還要記這筆錢哪里來。
給你們總結一下:
1、記賬要記清楚你的收入與支出的明細,越詳細越好,時間久了你才能知道你通過哪些渠道賺到了錢,又在哪些地方花了錢。
2、家庭賬本和投資賬本要分開。日常生活成本要詳細分類,分為幾大類支出,衣、食、住、行、教育支出、精神消費(如書本支出)、娛樂性消費支出。分類記賬能讓記賬變得更加清晰,有利于每月總結大數據。這一點我覺得隨手記的賬本做的就非常好,今天我還在倒騰賬本,希望優化一下各項分類明細,希望通過記賬更好的去理財投資。
3、記錄清楚你的必要消費和沖動消費 人的欲望無限大,所以除去每個月衣食住行的必須消費,看看賬本上哪些是你的沖動消費?比如看到廣告促銷推銷,買了一些不實用的東西? 比如你的電腦壞了,可以維修好,但是想要換新的筆記本,這時候問問自己,這是必須的還是沖動的?如果更換新的筆記本,可以促使你更好的學習,那么就是必須的,如果只是追求新,或者想要一臺蘋果筆記本這種想法,就屬于沖動消費了。所以買之前先想想。
有個好方法,花姐親測有效,哈哈。除了生活用品等必須消費外,你想要買某種東西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列個清單,先忍住幾天再說,過了幾天你會發現清單上有些東西其實未必需要,你只是覺得想要,或者是看到廣告促銷勾起了你的欲望而已。
理財投資,做好風險控制最關鍵 很多人關心的理財風險問題,花姐認為任何理財都有風險,銀行的低利率理財產品都會虧損,何況是市面上的高收益產品?網貸平臺雖然管控制度越來越嚴格,但依然有很大的風險,所以任何情況下,把家庭資產做好嚴格劃分,用來投資,建立適合自己或者家庭的抗風險的投資模式非常重要。
比較通用的就是4321法則,這個法則花姐在很多文章中都介紹過,今天再次講解一下,換一種方式,你們可以更直觀的明白
之前花姐說過的法則是:家庭收入中儲蓄占40%,衣食住行占30%,投資占20%,保險占10%,隨著現在各種投資渠道的增多和抗風險能力的增強,可能要稍微改變一下,因為之前沒有解釋清楚,有小伙伴給我留言問40%的儲蓄是不是太多。
這里花姐所說的儲蓄,包含了你的基金定投、銀行定存、房貸等不能用于投資的資金,不是說的存款。投資的20%是可以用于中高風險的投資,比如股票,基金,網貸等,而且還是一樣要遵循分散原則,不至于虧損后傷筋動骨。
10%的保險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個社會飛來橫禍的比例都增高了,不買點保險怎么能安心呢?好歹還能為家人留點后路。這個保險的原則是先給有勞動力的人購買,特別是家庭支柱,以重疾險和意外險為首要,畢竟疾病和意外哪個先來誰都不知道。
分享一個花姐買保險的趣事:去年我買了保險公司的理財保險,這個在我眼里就是等于購買網貸產品,我讓理科老公算了好幾種詳細的收益比例,最后得出的就是20年后利滾利遠超過銀行和網貸。而花姐購買這份理財保險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下一代考慮,雖然20年后究竟是什么情況,但是好歹也算是我在存錢,放保險公司總比放網貸平臺安全多了吧?
對網貸花姐的態度雖然比較中立,但是一般只買短期的,長期的就心虛,怕跑路,所以錢轉移了出來買保險,每年一萬多還能接受。這個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是我個人覺得保險公司有些產品還是挺好的啦。
還是重申一下:先把重疾和意外險買好了之后再考慮其他。
最后再說一句,很多人總是糾結重疾險買哪家這種問題!其實研究下來你會發現,其實產品都差不太多的,關鍵是選公司。如果選平安,新華這種大品牌,因為全國大部分城市甚至城鎮都有網點,服務和人工成本就很大,所以保險的性價比會略遜一籌;如果選中宏這些中小公司,性價比會比較大,但是我個人覺得真的理賠和需要服務的時候,可能大品牌的更有保障吧?(個人觀點而已,勿噴)
8月,雞血打起來,加油。喜歡這篇文章,為我點個贊,順便收藏一下帖子吧,送上香吻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