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1、黃疸簡介
黃疸是常見癥狀與體征,其發生是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
2、黃疸基本信息
中文名:黃疸,英文名:jaundice,icterus,別名:黃病、顯性黃疸,季節分布:四季傳染病:否臨床表現:鞏膜、黏膜、皮膚等被染成黃色,疫苗預防:否,就診科室:內科,發病部位:全身,是否進入醫保:是。
3、臨床表現
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于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漬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景Y狀1.基本癥狀(1)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被黃染,唾液一般不變色。(2)尿和糞的色澤改變。(3)消化道癥狀,常有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癥狀。(4)膽鹽血癥的表現,主要癥狀有:皮膚瘙癢、心動過緩、腹脹、脂肪瀉、夜盲癥、乏力、精神萎靡和頭痛等。
1.溶血性黃疸
凡能引起紅細胞大量破壞而產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黃疸。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如地中海貧血(血紅蛋白病)、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后天性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蠶豆病)、異型輸血后溶血、新生兒溶血、惡性瘧疾、伯氨奎林等藥物、蛇毒、毒蕈中毒、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
2.肝細胞性黃疸
各種肝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各型肝硬化、原發與繼發性肝癌、敗血癥及鉤端螺旋體病等,都可因肝細胞發生彌漫損害而引起黃疸。
3.阻塞性黃疸
根據阻塞的部位可分為肝外膽管及肝內膽管阻塞兩類。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系指膽紅素的代謝有先天性的缺陷,發病多見于嬰、幼兒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如在嬰幼兒時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來者,其黃疸可反復出現,常在感冒或運動、感染、疲勞后誘發,但患者一般健康狀況良好。
1、母乳喂養治療黃疸
盡早母乳喂養。因為喂養寶寶越早,胎便就會越早排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黃素,如果胎便排出延遲或不排干凈,膽黃素就會經過寶寶特殊的腸肝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加重,盡早開奶也可使寶寶得到足夠的熱量。另外,也要給寶寶充足的水分,保證寶寶一天排尿6~8次,水分攝入少、排尿過少也不利于膽黃素的排泄。
2、曬太陽治療黃疸
利用太陽中的藍光和綠光來治療減輕寶寶的黃疸,這是最常見也是最直接的治療辦法。
3、藍光治療黃疸
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一種簡便、療效好、見效快的方法,就是通過照光,能讓體內的膽紅素轉換成其他物質,使得體內不斷堆積的膽紅素找到另一個出口,黃疸癥狀就能逐步改善,最終全部消退。
4、藥物治療
口服茵梔黃:對于治療黃疸有一定作用,但是吃完后有的孩子會腹瀉,如果黃疸不見好,孩子又腹瀉嚴重,就停止使用。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