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挨批評該怎么辦
分類: 職場法則
職場詞典
編輯 : 職場知識
發布 : 06-22
閱讀 :550
工作中人事交錯紛繁復雜,挨批評是難免的,尤其當我們對工作的規則和流程還沒熟悉的時候。批評的方式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對事,一種對人。受過專業訓練的職場人知道,批評別人時要做到對事不對人。最高的境界是三文治式批評法:先表揚,后批評,然后再表揚。可在現實當中,每個批評背后都隱藏著各式各樣的主客觀因素,因此,現實中的批評很難像理論中的那么純粹、專業、完美、讓人易于接受并且心悅誠服。 有時候批評者心懷善意,卻因表達方式不當,讓人感到椎心刺耳。有時候批評者動機不良,卻會巧言令色,讓人無意中中槍。期待所有批評者懷著一顆善良的心用三文治方式來引導你,那是不切實際的。職場是殘酷的,不是烏托邦。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如何聰明地面對批評。 我有一個在歐洲工作了十多年的朋友。他說亞洲人面對批評的方式與歐洲人區別頗大。歐洲人習慣了就事論事、公私分明。即便在會議中挨了批評,甚至爭個臉紅耳赤,下班之后,大家依舊高高興興地一起聊天喝酒。亞洲人對批評的態度要敏感得多。很多人把批評看成他人攻擊自己、貶低自己的方式,要么馬上消沉,要么馬上還擊,氣氛和關系迅速僵化。亞洲人的應對方式以逃避和抗爭居多,比較意氣用事。 我盤點了常見的意氣用事的處理方式,有下面三種: ?、?沉默以對。向他提問,他不回答,談話陷入僵局無法繼續;給他發郵件,他不回復,事情無法處理懸在那里。 ?、?強烈反擊。立馬擺出一副張牙舞爪的姿態,和批評者爭個臉紅脖子粗。 ?、?痛哭流涕。一個勁地哭,奔喪似的,根本無法進行正常溝通。 采取上述三種行為方式的人可能覺得沒什么不妥。事實上,只要我們細加分析就可以找到這些行為的弊端。首先,這三種回應方式向批評者展示出一種姿態——你說的東西我無法認同,我不想和你溝通。如此一來,你根本無法得知對方的批評是否出自善意,或者對方有沒有難言的苦衷。你也無法弄清楚批評的內容是否言之有據、言之有理。更無從了解批評的原因是你自己的責任,還是對方的誤會,抑或是另外有人藏在暗處詆毀你。因此,保持克制和理性,用冷靜的方式與對方交流,弄清事情的原委和對方的目的,才能讓事情朝著對你有利的方向發展。用激烈的情緒對抗批評,不但無法讓自己弄清事實、一洗清白,還把自己推向另外一個困局,招來眾人懷疑甚至嘲笑的眼光。因為,過激的反應完全暴露出一個人內心的脆弱、經驗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