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zzch.cn]報道:又到了畢業生瘋狂找工作的時節,可是面對日益緊張的就業壓力,有多少大學生能找到合適的喜歡的工作呢?又有多少人能放下自尊和面子,從事底層工作呢?現代人的“自尊”是否經得起各種刺激呢?新時代定義下的自尊到底有多少重量呢?
有一件事情讓我印象頗深。一個名校的女大學生在一次外企招聘會上,被招聘者告知該公司招聘的職務都已經找到了合適的人選,但是還有一個打掃衛生的保潔員的空缺,問其愿意與否?女大學生一拍桌子站起來憤怒地說:“你侮辱人!”說罷摔門而出。在這一刻,她的自尊的確比應聘的門檻要高出許多。
對于這件事情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外企公司的確太過分,這么大牌學校的畢業生怎么能讓人家去當保潔員?也有人認為,大學生目前就業難,不管畢業于哪所高校,應屆畢業生首要是“就業”,然后才能考慮“擇業”,最后才需要想一想自己去“創業”。
我們無法評判這個公司為什么對一個名校的“天之驕子”說出如此“冒犯”的話,也不能判斷“擇業”與“就業”哪個更重要,但是我們能判斷出保潔員也是一個工作,應聘者選與不選,自尊的重量都是一樣的。
IBM公司的創始人托馬斯·沃森第一個工作是推銷縫紉機,三菱公司總裁巖奇彌太郎的第一個工作是開荒,而著名華人富豪李嘉誠的第一個工作就是保潔員。自信而又志存高遠的人從不懼怕平凡的崗位,在任何時候,自尊都不會重過命運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但或許招聘方就是用“保潔員”的工作來考驗員工是否沉穩,是否擁有最起碼的禮貌?
自尊到底有多重是自己說了算,但是別人是否認可你,也是別人的事。其實這個女孩并不是一定要接受這份工作,如果她可以優雅的說聲“不,謝謝!”得體又不失禮,或許更容易讓對方理解和接受,或許得到的尊重會更多。
職場貼士:填補上司不擅長的方面。人各有所長。有的領導擅長管理而不懂經濟、技術,那么,秘書則應在經濟、技術方面予以彌補;有的領導是技術人才,但在社交、應酬方面相對欠缺,秘書則應在社交、應酬方面多“出頭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