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校畢業生將超過600萬,比2008年有明顯的增加。一方面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多,一方面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社會、企業用人需求減少,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將十分嚴峻。大部分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本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延續大學四年養成的臨時抱佛腳的心態,許多學生開始尋找一些能夠快速提高自己就業競爭力的法寶,于是很多求職面試技巧就應運而生,儼然成為求職的救命稻草。
而事實上,救命稻草卻很難救命。如果你在大學期間組織過大的社團學生活動,在500強企業或者與目標職位相關的公司有半年以上的實習經驗,簡歷技術上的完善和面試時候注意方式方法,使自己更好的發揮,自然有助于自己求職成功。但這個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單憑求職技巧掩飾能力的缺失是不可能在一輪輪的面試中間生存下來的。
歸根結底,簡歷、面試只是求職過程的溝通方式,是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展現給招聘方的方式。前提是應聘者具備足夠的能力。如果本身沒有足夠的能力,僅僅是在技巧上包裝自己,則很容易變成一種偽裝,這不僅無助于自己找到一份比較好的工作,反而會有欲蓋彌彰的不良影響。
所以,大學生求職成功與否,乃至職場人士尋求個人發展的關鍵在于發掘、培養、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大三之前的學生以及還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的職場人士最需要的不是求職技巧而是提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發掘自己內心更令喜愛、更愿意為之努力的工作,發現和有步驟的通過不斷的展現成果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而這一切的核心在于盡早定位到自己愿意努力的終身方向。
大學生面向企業求職時的砝碼不外乎學歷加能力,學歷作為求職的籌碼已在不斷的貶值,這在不斷見諸報端類似與“北大學生賣豬肉”的新聞得到了印證。
提前準備職場能力是在求職困境中突圍而出的最好途徑。積累職場經驗和能力的最好途徑自然是實習。但僅僅是實習經驗是不夠的,很多時候大學生僅僅為了實習而實習,實習的工作和未來職位沒有任何關系,相對來講意義就不是很大。就像洗一萬只盤子也無助于你進入四大會計所一樣。更有方向性的實習和準備能力才是一、兩年后在求職時候脫穎而出的法門,提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尤為重要。
溝通的核心在于真誠而不在于技巧,包裝的目的在于讓好東西賣的更好,而不是偽裝,臨近找工作再去惡補求職技巧同樣于事無補。這個世界除了改變一切都在改變,如果可以提早規劃,更針對性的增加職業生涯的強度和高度才是應對之策。
職場貼士:工作四層境界:一是謀生,人首先要解決吃飯,有一份工作來生存,這是工作的基礎階段。二是事業,當吃飯不是問題,工作慢慢成為事業,變成精神上的追求和取得成就感。三是快樂,工作著是快樂的,感到工作充滿樂趣。四是忘我,自己與工作完全融合為一體,工作已是生活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