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大學畢業了,要找工作了,是留在家鄉還是去往他鄉?要去往他鄉的你,是什么吸引著你停不下來?工作在他鄉的你,想知道有多少人和你一樣奔波在異鄉的街頭?和你一樣奔波在異鄉的人們,他們在想什么,他們有什么樣的煩惱和困惑?前程無憂近日的一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異地求職者涌入他鄉,除了一紙戶口,他們與當地人的差異已越來越小。
長三角:求職者最向往的地方
城市競爭力、區域綜合競爭力已不僅是資本投入的風向標,而且也成為人才流動的指南針。調查顯示,45.58%的異地求職者傾向于在長三角地區尋求發展;渤海灣、京津地區位居其次,占到24.82%;昔日具有致命吸引力的珠三角地區魅力急轉直下,以19.83%的份額排列第三。
2003年,以上海為龍頭、寧杭為兩翼的經濟發展戰略正式確立,長三角地區作為全新經濟增長點,在城市聯動、基礎設施、勞動力成本、稅收政策等方面具備了明顯優勢。“世界規劃第一人”彼得。霍爾爵曾經預言:長三角可能會成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盡管距離這一目標尚有一段路程要走,但也正是由于區域發展的不成熟性,意味著更多的機會蘊藏于此。
薪資待遇不再是首要目標
為什么會選擇異地求職?相信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在本次調查中,57.12%的受訪者想獨自在外闖蕩一番事業;為了愛情而遠赴他鄉工作的占到14.91%;13.73%的人純粹是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來異地求職。不管目的是什么,可以發現求職者的目標越來越清晰。
調查中,近31.30%的異地求職者將“城市開放程度和人文環境”作為選擇就業城市首先考慮的因素:“更多的就業機會”也是考慮的重要指標,占受訪者總數的22.09%;選擇“薪資待遇”和“企業發展前景”的人數不相上下,分別占到19.42%、18.94%。可見,以往以薪酬為導向的就業觀念正在發生轉變,機會多、待遇優、個人發展空間廣、企業體制完善成為求職者選擇就業城市的綜合因素。
能吃苦是異地求職者最大的優勢
調查顯示,30.08%的本地人認為“刻苦精神”是異地求職者最大的優勢,“獨立性強”位列第二,占到26.42%:“能夠承受壓力”也是本地人所無法比擬的,占16.65%。而在異地求職者眼中,“本地戶口”不再是本地求職者的最大優勢,選擇“人脈關系廣”占受訪者的35.55%,同時,“適應本地文化”也是本地人可發揮的有利之處。
與之相反,“人脈關系”恰恰又是異地求職者的最大劣勢,調查中有40.25%的人選擇此項,“戶口問題”反而只占到24.16%,“本地語言以及文化差異”已經成為不是問題的問題,因為隨著地域限制的松動,戶口、異地差異等正在逐漸淡化概念,且依靠個人努力便能克服。而人脈關系需要在長期工作生活中慢慢建立起來,初到異地的求職者仍需在這方面精心維系,為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與異地求職者相比,本地人似乎更自信滿足,約有21.92%的人認為“無劣勢可言”,“競爭意識不強”、“不能吃苦”各占18.78%和17.33%。然而,約有73.32%的本地人正在感受到異地求職者所帶來的競爭壓力。
提薪升職與是否本地人無關
在接受調查的異地求職者中,77.54%認為只要有能力就有機會升職;54.09%覺得異地身份并不影響薪資收入。雖然其中仍存在一些不公平待遇,但是絕大多數的異地求職者還是享受到與本地人平等的機會。數據顯示,58.28%的人認為本地身份對職位升遷并沒有幫助;55.56%的人并不覺得外地人身份對薪資有影響。
在工作以外,同事關系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調查顯示,在與同事相處中,58.79%的異地求職者感覺與本地同事關系一般,略有隔閡;而55.82%的本地人認為與異地同事相處融洽,不分你我。37.62%的異地求職者表示日常生活開支占到月薪的30%;34.52%的人開銷甚至達到50%。許多異地求職者認為,其中房租是最大的花費,尤其在北京等一些熱門城市,房租就要占到工資的一半,無奈之下,一些求職者只能采取合租的方式來減少開支。另外,為了保持通訊聯絡,每月的手機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成為繼租房之后異地求職者最難以避免的消費。
正所謂“日久生情”,在陌生的城市生活多年后,多多少少會對這個城市產生些許情愫,將來“是走是留”?本次調查中,47.06%的異地求職者選擇“一定會融入目前所在的城市”;46.87%的受訪者還要“看情況再定”。但不管如何,異地人才的城市融入感正在增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市民”的隊伍將會越來越龐大。
在調查中,一個有趣的現象吸引了調查者的眼球:在北京的受訪者中,58.67%想往外地求職;同樣在廣州,60.33%的本地求職者愿意去其他地方一試身手;而53.17%的上海人卻沒有去異地發展的想法。調查者分析認為,之所以這樣,一方面可能是上海人有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對其他地方不屑一顧;其次,習慣安逸的上海人并不會花太多的精力出外打拼,寧可在自己的地盤上小打小鬧,也不愿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承擔風險,或許在這方面,北京人和廣州人似乎更有魄力;另外,傳統的戶口意識也是阻撓上海人流向外地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一輩人,更加不愿意自己的子女離開身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人網職場頻道!
職場貼士:Confidence信心:信心代表著一個人在事業中的精神狀態和把握工作的熱忱以及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知。有了這樣一份信心,工作起來就有熱情有沖勁,可以勇往直前。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面對失敗和挫折,但這些并不可怕,每當你經歷一次打擊便學到一份知識,便積累一次力量和勇氣。所以,在任何困難和挑戰的面前首先要相信自己。
下一篇:大學生就業:“實戰”經驗是法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應屆生如何“入網”求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