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畢業兩年的女大學生,兩年來跑遍重慶市各大人才交流中心,上百次到用人單位面試,都因過于肥胖而被拒之門外,連應聘超市清潔工,對方也以她身體太胖、行動不靈活為由而拒絕。昨日,在我市某醫院舉辦的“征集丑男丑女圓夢職場”活動中,她以“丑女”的身份入圍。下月初,她將接受“瘦身”手術。
因為太胖
求職被嘲廁所里大哭
昨日,在江北某醫院辦公室,經海選正式簽下“瘦身”合同的張蘭(化名)喜極而泣,“我終于看到了希望,這將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吧!”在一件中長羽絨服的襯托下,身高1.57米,現體重137斤的張蘭顯得格外臃腫。她告訴記者,她從小就胖,“胖妹”綽號比名字響亮。
提及參加此次活動原因,張蘭淚如雨下,她告訴記者,2003年從某大學旅游與管理系畢業后,但讓她失望的是,由于當時體重158斤,多家旅行社都以她“太胖”為由,不予錄用。她向記者講述了刻骨銘心的一次面試經歷,2003年9月,她參加沙坪壩某旅行社招聘,所有的關口都過了,但最后面試時,工作人員用異樣的目光看了她一眼,愣了半天才說:“你回去等消息!”張稱,她剛踏出辦公室,身后便傳來一陣尖叫,“天啦,恁個胖!”聽到這陣尖叫后,她跑到廁所大哭一場。
“這種場面經常遇見!”張蘭無奈地告訴記者,幾乎主城所有的旅行社她都去應聘過,但均未被錄用,原因是:太胖!
面試百次
連清潔工職位都求不到
張蘭稱,后她終于明白,這些行業是特別需要形象氣質的行業,不是她的生存之地。隨后她將擇業要求轉到了其它行業,幾乎每天都在人才交流中心、職介等場所穿梭,有時一天要跑幾個人才中心,應聘庫管、文員、收銀員等非所學專業,但兩年來,求職次數根本無法統計,參加的正式面試也不下百次。
由于沒有用人單位接納,她只得四處托親戚及朋友找工作。她回憶稱,去年10月,姑媽將她介紹到楊家坪某超市當清潔工,雖然該超市負責人與其姑媽是較好的朋友關系,但對方看了張蘭后當即婉言謝絕,表示再遇上合適的工作后通知她。最后,姑媽很無奈地告訴她,對方擔心她“負荷”太重,影響工作效率。
減肥反彈
求當“丑女”要“瘦身”
張蘭稱,她是個喝水都會胖的人,為了減肥,她吃遍了所有減肥藥,參加各種鍛煉,包括一些偏方,但都不奏效。四個月前,她體重達158斤,但為了找到工作,她痛下決心減肥,每天只吃一頓飯,有時根本不吃,只靠喝白開水。4個多月下來,體重終于下降到了137斤,但最近體重又開始反彈。當她從本報得知該醫院“海選丑男丑女為其圓職場夢”后,便數次到醫院哭訴辛酸經歷,最終院方決定將其定為征集人員之一,下月初免費為她做“瘦身”手術。
單位說法
超市清潔工也講形象
昨日,為證實張蘭因胖求職無門的說法,記者找到其姑媽幫忙介紹當清潔工的超市,該超市人力資源部楊經理說,雖然是熟人關系,但超市清潔工并非一門輕松的工作,但張蘭太胖了自己行動都不便,考慮到累不下來等因素沒錄用她。但記者追問是否考慮過其它工作崗位,楊經理表示,因為張蘭太胖了也影響到了形象,商場是一個服務大眾的地方,在錄用員工時,對形象要求也比較嚴格,因此沒考慮其它工作崗位。
專家點評
市場潛在審美歧視
某旅行社負責人劉經理稱,旅行社是一個窗口行業,錄用人才時單位肯定會要求其形象氣質,張蘭當初讀旅游管理專業本身就是一種錯誤選擇。
重慶聯英人才有限公司副總裁葉異飛表示,由于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等在不停地改變,張蘭的求職遭遇很普遍,并不能簡單地將其歸咎于一種歧視觀念。他稱,用人單位在選擇員工時,要全方位考慮,包括崗位、形象、儀態等大眾觀念。
重慶市社科院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孫元明主任也表示,由于市場現代化加速,人們對身高、體重、形象的審美歧視逐漸明顯,因此,這些思維方式滲透到企業等單位,作為用人選擇要求也是適應市場需要。孫主任認為,這是市場潛在要求下的審美歧視,因此,社會對這類人應該多一份寬容和關愛。
職場貼士:大多數想獲得成功的人都利用有用的時間來寫表示感謝、慰問和祝賀的私人信函。但是,如果所要寫的是日常工作的備忘錄、公函、資料匯總和表格的話,他們就會依靠以前寫過的文字資料來節省大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