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在公務員面試考試中,很多考生一進考場就面臨無話可說現象,以至于卡殼現象比較嚴重,特別是對于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的同學這一特點尤為突出,針對無話可說現象,正確的化解才是才是應對的良策。
教育通過平時的面試模擬中不難看出其實無話可說現象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緊張,新到一個比較封閉陌生的環境,而且作為被審核者這種緊張情緒的影響,很多考生在下面答題都非常好,可是一到這種正式的環境就顯得非常緊張,幾乎說話都在發顫;二、平時積累的素材比較少,很多同學平時不怎么關注熱點,不怎么看新聞,也不關系周圍發生的熱點,特別是女生,這一點特別突出;三、對公務員面試不了解,公務員面試多采用結構化面試,所以題目的標準化對于每個考生是一樣的,如果在答題過程中答不出來亮點,很難讓考官記住你,進而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給你高分,所以一定在答題中要注意答出亮點。
接下來教育專家就針對學員由于我緊張導致冷場無話可說這種境況應該怎么樣應對,針對于社會現象題:
一、抓主體很多學生在答題時想到哪說到哪完全沒有條理,導致幾句話就將題目給分析完了,完全不顧時間還剩余很多,面對這種問題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抓主體,分析題目中有幾個主體,根據題目的主體一個一個列出來,這樣即使每個主體談的不是很透,但總是有話可說,而且還有條理性,一個主體說完了或者這個主體只能說兩三句話,那就開始第二個主體,這樣無話可說現象就可以盡量避免了。例如:對于食品安全問題談談你的看法?主體有商家、消費者、政府,在論證的時候圍繞這幾個主題去談一談,這樣內容就不會顯得空洞。
二、哲理類舉例子很多考生一遇到題目表述很簡單,道理也很簡單的題目,只是簡單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本題的哲理,說完后就發現無話可說了,所以接下來就是舉例子說明,用例子來豐富題目,也就是用例子來證明論點的意思。例題:有人說雷鋒精神是跨越時代的精神坐標,也有人說雷鋒精神落伍了,你怎么看?針對這道現象看法題,很多人知道前面一句話是對的,后面一句話肯定是不對了,接下來就不知道進一步怎么闡述了,所以用舉例子的方法進一步證明在當代雷鋒精神依然存在,如當代雷鋒郭明義,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還有一些志愿者的行為都能充分體現出在當代雷鋒精神依然還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在答題的過程中將這些例子稍微進行說明,我相信你的答題內容將會更加豐富。
三、正話反說,其次另外一個增加語言的方法就是正話反說,大多數同學都只會說正要,只會正面的闡述,這樣可能你只能說一兩句就不知道說什么呢,所以可以利用正話反說的方法增加內容。例如:教育學家黃炎培老先生贈給其兒子的一句話“取象于錢,外圓內方”,你怎么看?針對這道題,是用金錢的形狀來形容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人一方面要有“圓”,即懂得靈活性和變通;另一方面還需要兼顧“方”,即做人要堅持原則性,分別闡述“圓”和“方”后,而我們做人要“圓”和“方”結合,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才能更好的學會做人,在這里我們就可以進行反說:一個人如果只是冷冰冰地堅持原則,沒有圓通的處世方法,那只會在社會上寸步難行;但一個人如果八面玲瓏,圓通透頂,而缺乏自己的原則,久而久之,也不會有太多的人愿意與之交往。這樣有反說的方式可以使內容更全面,也能夠化解無話可說的困境。
四、結合自己或崗位談最后一種方法則是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或者自己以后如果進入這個崗位怎么做進行闡述,因為談自己是非常容易的,沒有誰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經歷了什么,用自己的例子來進行說明;也可以就自己以后的崗位談,如果有幸進入到這個隊伍中來,以后自己怎么來要求自己以及怎么去幫組別人等等,從這個角度就可以化解這種無話可說的境況了。
以上四點,考生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應用到自己的答題過程中,相信“無話可說”這種境況一定會得到改善,也預祝各位考生能夠取得好成績。
面試模擬練習
【模擬試題】
在2016年召開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聯主席熊召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樣適用于文化領域,反映在文學藝術上,就是要為文化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文化精品,去掉浮躁、去掉單純的逐利心理,保持寧缺毋濫的“工匠精神”,完成文學藝術的鳳凰涅槃。對于文化領域的“工匠精神”,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工匠精神”一詞首次出現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但在如今百花齊放但也良莠不齊的文化領域,同樣需要弘揚“工匠精神”來引領文化產業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環視當前的文化市場,雖然文化產業發展迅猛,佳作迭出,處于繁榮階段。但其存在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盡管每年有海量的文學作品及影視作品進入公眾的視野,但相比數量的快速增長,仍然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浮躁之氣甚是嚴重。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內容質量,而是“策劃”和“包裝”,更有甚者,抄襲胡編、搜奇媚俗、善惡不辨,只為博眼球賺銀兩;一些影視劇唯票房至上,“娛樂至死”,同質化現象嚴重,抗日“神劇”、穿越雷劇,一個比一個“驚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濫造的新劇拍完就直接“進了庫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氣、“將就”之風,不僅對文化產品造成了浪費和傷害,更是對整個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
文如其人,言由心生,“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要解決這些問題,文藝工作者必須從“心”做起,堅守藝術理想,弘揚“工匠精神”,篤定恒心,才能創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藝作品。曹雪芹著《紅樓夢》曾“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也許,當下的我們就是需要曹雪芹這種“工匠精神”,保持對文化價值、精神和尊嚴的堅守和敬畏,才能激發全社會和個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升思想的內涵和美學的品位,創造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真正文化精品。
文以載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從誕生起,就被賦予了更深更遠的意義和責任。工匠精神追求的精益求精、注重細節、不投機取巧、不急于求成,這些品質在文化藝術領域同樣彌足珍貴甚至不可或缺。廣大文藝工作者只有用“工匠精神”創作出更多佳作,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下一篇:公務員面試指導關于面試到底如何應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公務員面試如何分配答題時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