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和重視下,在中國殘聯的指導下,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通過建設殘疾人扶貧、培訓、就業基地扶持殘疾人脫貧致富的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省共建立省、市、縣及鎮級基地100多個,依托培訓了10000多名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屬,輻射帶動40000多戶殘疾人家庭走上了發展種養業的致富之路,轉移安了6000多名殘疾人在各個就業基地集中就業,帶動20000多名農村殘疾人實現勞務輸出,在殘疾人扶貧、培訓、就業工作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我們的做法是:
一、確立基地建設指導思想,明確基地建設發展方向
通過創建殘疾人扶貧培訓和就業安基地,扶持殘疾人擺脫貧困,在我省是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鑒。省殘聯領導對如何搞好基地建設極為重視,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郭德勤同志在多個會議及不同場合談到如何
搞好基地建設時都反復強調,殘聯組織不要單獨建基地,建設基地要符合“三個一”(即找一個有實力又有愛心的老板、一個各種條件基本成熟的場地、一個好項目)要求;省殘聯分管扶貧工作的林圣德副理事長提出基地建設要達到三贏的目標,即使基地老板有效益、促殘疾人事業發展、讓殘疾人受益。由于基地建設有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發展方向,因此,各地在籌建基地建設工作中,嚴格按照“三個一”要求和“三贏”目標,積極與社會熱心企業合作,以公司(企業)為載體創建基地,同時在建設基地過程中注意與合作的公司(企業)密切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在殘疾人受益的同時,讓企業也得到更快發展,使基地建設少走彎路,更好地扶持殘疾人。
二、創新模式,建設殘疾人扶貧和就業基地
一是建立農村殘疾人扶貧培訓基地,扶持殘疾人發展種養業。在以種養業為主的我省粵西和粵北地區,側重于通過建立殘疾人扶貧培訓基地進行扶持發展種養業;農村殘疾人扶貧培訓基地,是由殘聯與適合殘疾人種養和技能培訓的企業或種養大戶進行合作,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對農村殘疾人免費進行種養技術培訓,輻射帶動貧困殘疾人發展生產,脫貧致富;有的基地還實行類似小額貸款的實物借貸扶持方式,把種苗、飼料、肥料等按照優惠價格先送給殘疾人種(養),待產品回收時再扣除成本,幫助沒有啟動資
金的殘疾人有信心、有能力發展種養業;部分基地也安排適合的崗位給殘疾人就業。全省已建立粵西(茂名市)、粵北(韶關市)、粵東(汕頭市)3個規模較大、功能配套齊全、扶貧效果較好的省級基地(均由省殘聯與當地政府簽訂了“創辦殘疾人扶貧培訓基地協議書”),以及市級、縣級、鎮級殘疾人扶貧就業培訓基地(點、站)100多個,按照省殘聯要求,每個地級以上市都建有至少一個綜合性的扶貧基地,部分市還因地制宜建立一縣(市、區)一基地、有的縣實行一鎮一扶貧項目(扶貧點或站)。項目除了養雞、養豬、養魚、水果種植等傳統種養業外,也有鴿子、海貍、肉兔、蜜蜂養殖等特色農業。在各級殘聯的努力下,這些基地已逐步形成規模,在扶持農村殘疾人工作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亟⒑?,由基地制訂培訓計劃,市、縣級殘聯負責組織、接送農村殘疾人到基地參加培訓學習,參加培訓的殘疾人學員,必須是有勞動能力、有種養計劃或有發展種養業愿望的殘疾人。培訓結束后,基地向學員提供優質優惠種苗、技術跟蹤、資金扶持、市場信息、產品回收等服務,確保殘疾人學員學以致用、學有所成。
茂名市粵西殘疾人扶貧培訓基地是全省建設得較好的扶貧基地之一,基地依托載體企業――化州光輝養殖場是一個規模較大的養殖企業?;貎冉ㄓ信嘤柦淌摇㈤営[室、飯堂、宿舍、活動室和籃球場等設施?;爻闪⒑?,積極組織農村殘疾人到基地參加培訓,聘請專業農科老師和經驗豐富的種養能手授課,主要講授豬、雞、鴨、魚等的飼養以及果樹、蔬菜等種植技術,并安排專人管理;培訓結束后,由勞動部門和殘聯向學員頒發結業證書;同時,基地還向殘疾人提供優惠豬苗、魚苗,對有困難的學員給予資金幫助,定期或不定期對從事種養業的學員進行技術跟蹤指導及時提供有關市場信息,對產品銷售有困難的殘疾人按市場價格實行回收。
幾年來,基地共組織了十五期種養技術培訓班,培訓了近1000名學員,扶持了近500名殘疾人發展種養業。為了拓寬扶持殘疾人的方式方法,基地又根據飼養母豬的有利條件,在省殘聯的指導下通過設立“流動致富母豬”扶持殘疾人,探索和嘗試扶持殘疾人的新辦法。具體操作是,基地從養殖場挑選一批配好種的良種母豬,免費供給貧困殘疾人飼養,待母豬產仔后,豬仔留下,母豬經配種后再送給另外一批殘疾人飼養,通過這些母豬不停地流動,滾動扶持殘疾人。有的貧困殘疾人飼養致富母豬后,一年的收入就基本改變了這個家庭的生活狀況。目前已通過“流動致富母豬”扶持了60戶貧困殘疾人,其中有50多戶已摘掉貧困的帽子。
二是建立殘疾人就業培訓、就業安置基地,轉移農村殘疾人勞動力集中就業。粵東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發達、企業較多,但人多地少,我們通過建立殘疾人培訓基地和就業基地,把農村殘疾人勞動力培訓后轉移到企業集中就業。殘疾人就業培訓和就業安基地,是由殘聯與當地熱心民營、私營企業或職業技術培訓機構進行合作,通過采取“定向培訓、定點就業、集中管理”形式,幫助貧困地區的殘疾人特別是農村殘疾人勞動力掌握勞動技能并安就業,組織他們勞務輸出,解決殘疾人家庭困難。這種模式不同于傳統的福利型企業,而是以民營或私營企業為載體,對殘疾人進行定向培訓后定點安排就業,并進行集中管理,是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量轉移農村勞動力到城鎮就業的一種做法,是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有效形式?;馗鶕霉ば枨?,把招收殘疾人人數和有關要求提供給當地殘聯,殘聯負責組織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送到企業工作,對路途較遠的地區,則由基地派人到當地招錄,方便殘疾人;需要跨地區招收殘疾人的,省殘聯積極協助,把招工人數分配到有關市,并參與組織落實工作。
下一篇:有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留學新加坡音樂專業后的就業情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